李大鸾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实验小学,山东聊城252200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比较新鲜、自由的课程,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生活关系较大,需要小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学以致用。基于此,本文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设计的创新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设计;创新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设计的意义
1.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 3—9 年级学生学习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等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应当让学生自主研究、探索,综合运用自身经验、知识、技能,培养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扮演着引导者、旁观者的角色。
2.开放式课堂的意义
开放式课堂教学,以教育空间、问题的开放为主要特征,引导小学生将生活、社会、学校联系起来,积极实践,认识自然、自我与社会。社会不同于校园。社会是一个悄无声息且极为残酷的战场。在这里,学生将会得到许多学习的材料以及工具。因此,教师一定要合理运用社会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指引着学生认识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和残酷情况。教师可以借助课程资源来给学生搭建一个通向社会的平台,使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了解当前社会运行的规律,从而开拓自身视野,形成对社会的感知能力,为自己未来的生存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设计的创新策略
1.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氛围,让教学目标更趋于生活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较为活跃且轻松的氛围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率,从而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由于受过去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部分的教师很难正确处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环境不是太理想。部分学生无法真正进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填鸭式的教育形式将教师当作了核心,从而对课程教学的效果以及进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学生只可以静坐于自己的座位之上,听教师略显枯燥与乏味的知识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为生活化小学综合实践课堂的开展造成了困扰。然而,教师借助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戒备的心理,搭建一个良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因此,教师一定要换位思考,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喜好来设计一些生活化教学的情境,创设一个和谐且轻松的教学环境,最终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得以激发,从而出色地完成学习目标。
2.优化目标设定,凸显目标开放性
师优化目标设定首要任务是把控好实践活动的课题难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帮助学生在现有认知基础上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关注班级学生个体差异性,立足学生知识储备和能力特点的差异,提高活动目标的开放性,用多层次、系统化的任务设计,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实践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创新。
在“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设定层次化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细化成多个环节。首先是搜集展示了有关感恩父母的优秀贺卡作品,让学生观察欣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然后,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设计贺卡,可以参照教师展示的优秀素材,也可以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全新的贺卡,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接着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颜色、材质的纸张供学生选择,让学生根据设计内容,完成贺卡制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最后,在成果展示,课堂评价时,教师采取赏识教育,积极发现学生制作成果的闪光点,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这样开放性、层次性的目标设定,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活动氛围,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不会感到太大的活动压力,都能积极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
3.优化活动方式,凸显活动自主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突出特点是高度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主体地位,各项实践活动都是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的,学生始终处于课堂活动的中心地位。这要求教师优化活动方式设计,逐步转型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弱化自身对实践活动的无关干预,凸显实践活动的自主性。教师应主动减少对实践活动各种“条条框框”的设定,在明确活动主题,提供必要的活动素材后,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技能特长,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评价,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国庆节假期前,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为伟大祖国庆祝生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围绕国庆节、祖国发展、伟大成就等关键词,自选研究方向,完成研究性学习。该课题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为学生思维展开留出了充足空间。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有的学生观看了国庆节的阅兵仪式,深有感触并写了作文;有的学生是利用网络渠道,搜集了有关国庆节的相关资料,加深了对节日含义的认知;有的学生走访调查了周围老人,了解和记录建国前后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感受到国家的日益强盛,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样的活动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切实感受到祖国的强盛与伟大,在深刻的活动体验下,自发形成爱国主义情感。
4.优化过程设计,凸显过程实践性
实践性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主旋律,教师优化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设计,调动学生脑、手、口、耳、嘴等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凸显实践过程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立丰富的学习表象,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塑造。教师通过多方向、多层次的过程设计,积极引导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增强学生实践活动学习体验,并充分利用社会生活这个最具实践性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代入社会角色、感悟社会情感,增强学生社会认知,培养学生社会能力。教师根据逢年过节时一些学生家长喜欢玩扑克牌、打麻将进行赌博,甚至拉着学生“凑数”的社会现象,为六年级学生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赌博有什么危害?”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调查家长、邻居、亲戚有没有喜欢打牌的人,他们是否参与赌博。观察记录他们赌博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并采访身边爱打牌和不爱打牌的人对赌博的看法。课内活动时,组织学生展示课前调查结果,教师对学生调查信息进行归纳整合,以图片、表格的形式进行呈现,配合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播放的一些典型案件,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为学生分析了赌博造成的严重危害。结合课前活动经验,学生能够自然、深刻的理解教师的教育内容,认识到赌博的危害性。课堂最后,教师布置了小组合作制作“拒绝赌博”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将作品张贴在社区的宣告栏中,成为抵制赌博的践行者、宣传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个长期性、系统性的教育工程,仅关注于某一教学方面、某一教学环节是无法真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只有从内容选择、目标设定、活动方式、过程设计等多个角度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创新,才能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开放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学习平台,提升学生活动参与效度,培养学生实践学习思维,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丽.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放课堂教学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3):111—112.
[2] 刘晴.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法优化设计 [J]. 内蒙古教育,2019(09):174-175.
[3] 郭淑珺.凸显特性,优化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19(0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