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安治理的实践与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高秋娟 覃泽敏 黄礼
[导读] “枫桥经验”是我国基层治安治理的一盏指路灯,对我国的派出所工作也
        高秋娟  覃泽敏  黄礼
        广西,南宁,532100
        摘要:“枫桥经验”是我国基层治安治理的一盏指路灯,对我国的派出所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想要真正的实现“治安好,发案少,矛盾就地化解”,改变传统的重打击轻预防的警务模式,实现“全民皆警”,推动基层治安的和谐发展。本文以南宁市公安局中山派出所为例,结合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根据现阶段基层治安治理中的问题,尝试在“枫桥经验”视角下提出一系列的优化策略,逐步改善基层治安治理格局。
        关键词:枫桥经验;基层治安治理;中山派出所
         一、中央关于“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
“枫桥经验”是浙江枫桥镇本土总结的治理经验,是当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标杆性理念。2019 年10 月,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远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枫桥经验”随着时代的创新发展,实现了由“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跨越,开辟了“枫桥经验”新境界。
         二、“枫桥经验”在中山派出所的实践探索
        南宁市公安局中山派出所坐落于邕江之畔,毗邻红色教育基地南宁洋关码头,孙中山先生、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等都在这里留下了革命足迹。成立70年来,中山派出所始终把一心为民的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继承和发扬“忠诚担当、爱民为民、守护平安”的“扁担精神”。中山派出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公安机关关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作部署,极力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以“六个坚持”为抓手,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行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真诚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让辖区居民有更多安全感、幸福感。经全面创建、逐级推荐、严格审核评议和社会公示,2019年11月28日,广西南宁市公安局青秀分局中山派出所荣获全国首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殊荣。
         (一)党建筑根基,不忘初心铸忠诚
        中山派出所始终把政治建警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党建统领,着力锻造“四个铁一般”的公安铁军。通过加强党建工作,激励民警辅警迎难而上,担当作为。收集整理派出所历史资料,特别是红色革命传统史、爱民史和奋斗史,建设荣誉室和警营历史文化长廊。如今,这块红色阵地已成为民警辅警学习红色文化、感悟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交流工作经验的红色精神家园。以“一张蓝图”“一本手册”“一组制度”“一套台账”“一堂党课”为载体,延伸党建阵地,党员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与辖区50多个党支部联建共建,覆盖党员2000余人,组建“红帆党员服务队”。
         (二)创新强枝叶,化解矛盾在源头
        中山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坚持源头预防、就地化解、高效稳控,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针对辖区大型医疗机构多的特点,中山派出所创新“警医联动”模式,建立了广西首家医院警务室,有效化解矛盾,有力维护稳定。通过“三结合”工作模式,成功化解了数起持续十几年的医患矛盾纠纷,赢得广泛好评。针对小区、学校多的特点,中山派出所通过建立涉校矛盾纠纷互通、军警信息互通、社区居委会信息互通等多个工作机制,多渠道收集排查矛盾纠纷信息,强化源头稳控。依托“叶叔调解工作室”,创新“警民联调”工作模式,加强线上线下双轨运行,线上通过“微信警务室”和各类微信工作群实行网上引导化解;线下通过“12345”工作法,构建“派出所+司法所+居委会+ 法院+律师”五位一体联调,丰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高矛盾化解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三)爱民开繁花,便民惠民暖民心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公安部发行了一套中国警察纪念卡,其中有一张是南宁女民警数年如一日为困难老人挑水做好事的相片,而这位相片中的女民警正是当时闻名全国的临江妇女派出所(中山派出所的前身)女民警颜宇群。而今她当年使用过的水桶和扁担还收藏在中山派出所的荣誉室里,用颜奶奶的话来说,她当年挑的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桶水,但包含的却是满满的警民鱼水情。作为一个有光荣传承历史的派出所,中山派出所爱民为民的优良传统也正是靠着这一件件小事情点点滴滴传承积累起来。
        一代又一代的中山派出所民警,传承着“一心为民”的宗旨,而接力棒又传到了今天。为顺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中山派出所在坚持传统方式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政务,打造服务群众新渠道。现任所长黄礼同创建的“黄礼微信警务室”荣获全国公安机关警务创新大赛铜奖。“黄礼微信警务室”把社区警务工作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实现“线下”与“线上”的良性互动,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如今,黄礼所长把微信警务室的做法发扬光大,在中山派出所全力推行“五微工作法”。
         三、中山派出所在基层治安治理建设的优化策略
        结合枫桥经验的理论内涵和笔者在中山派出所的实践经验,针对当前治安治安治理的困境,笔者尝试为中山治安治理创新提供一系列优化策略,以期形成“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局面,切实提升中山辖区的和谐稳定。


         (一)改变基层的治理格局
        “枫桥经验”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发挥了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形成党委政府领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首先在合法的基础上降低治安组织的准入门槛,简化成立的手续,使治安社会组织合法化、规范化。其次,改变了基层的治理格局和治理方式,建立了多样化的社会组织,更重要的是形成有效的社会协同机制,发挥出整体的合力。
        从中山派出所的角度出发,主要是要完善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建立“大110”勤务平台。以党委政府牵头,以公安机关为主,协调民政、工商、法院、土地、劳动、司法、城管、信访、供水供电供气等各部门成立社会联动中心,各部门安排专人在联动中心值班,协同配合。将“110”报警电话与“12345”“114”等电话平台对接,对接后统一将电话平台设在联动中心,由专门接线员根据报警内容将警情分流到分管部门值班人员,值班人员视情况安排本单位人员解决。大“110”勤务平台的接线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学习才能上岗,明确各单位的法定职责,区分警情的紧急程度,保证分流的准确性,以免贻误战机。(3)各部门应皆实行24小时值班制,防止在八小时外的警情无人处理,最终仍由公安机关“兜底”解决。
         (二)激发派出所警务潜能
        从中山派出所当前的警务状况来看,还是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民警数量不现实的情况下,激发民警的内动力,创新优化警力配置,是提升中山派出所警务潜能的可行路径,也符合需求层次理论的内涵。建立派出所民警激励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体制。制定合理的薪酬工资制度,一是根据公安改革从优待警的要求,结合本地财政的实际情况,落实好在职民警的职业风险保障和各项福利待遇等,体现人民警察优越于其他公务员的管理制度。二是还应体现警察体系的内部公平,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机关基层一个样”的局面,根据民警的警种、级别、业务进行划分,调节民警的工资结构,提高基层派出所民警工作的积极性,让派出所民警的工作量与工资水平持平,做到付出与回报成正比,让更多的派出所民警有干劲。三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发放合理的加班补贴,如:“应急处突风险津贴”、“重大专案补贴”,全面提高派出所民警的收入水平。
         (三)创新社区警务工作
        针对中山派出所治安治安治理中最重要的社区警务部分,在当前“1+2+N”和“一村一警务助理”的运行机制上加以改进和创新,结合“枫桥经验”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思路,进一步拉近警民关系,做好服务人民的工作。警民伙伴关系的建立需要派出所民警付出从理念到行动的巨大努力,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派出所民警唯有用“一心为民”的真心,才能建立起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信任。可通过警民恳谈会、村级工作汇报日、法制宣传入社区等活动,了解民众之所需所求,让群众喜欢来、喜欢听、喜欢讲、喜欢做,增进警民感情,成为地方的民力聚合点、民意交流点、民情采集点。
         (四)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枫桥经验的理念源头和内在逻辑就是解决矛盾,将“枫桥经验”引入到农村治安治安治理的关键作用就是有效的化解基层的矛盾纠纷,这也是做好治安治安治理的重要内容,是稳固基层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良好的不二法门。
        针对可调解的治安纠纷和民间纠纷,建立“五方联调”机制,五方为: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所、法院、地方信访部门。五方的信息交流必须及时、有效、对称,形成信息共享、交流和共商的机制是各方调解主体协同开展调解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以派出所固定的各社区警务室为调解地点,设立专门的办公室,挂牌中山派出所调解工作室。以中山派出所和人民调解委员为主,优先使用“警调对接”模式,再根据纠纷的实际情况,将其他三个部门加入其中。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应该由村民选举产生,可以同时担任本村警务助理,该负责人可以说是传统意义上的“乡贤”,是本村品德、才学较为出众的,被村民所敬重的本村精英或是带头人,也可以是退休的基层干部、老党员或退休的公检法干部。他们一般都有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本村有较高声望和一定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人缘、亲缘、地缘的优势,让群众激活自身的力量并自觉的发挥,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严方豪,彭伟.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之理性审视[J]. 法制与社会,2018( 11) .
[2]陈丽. 深入理解习近平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 06) .
[3]张文显. 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J]. 治理研究,2018( 06) .
[4]刘开君.“枫桥经验”与基层治理现代化[N]. 浙江日报,2018 -12 -05.
[5]蒋国长,徐向群. 组织实施新时代“枫桥经验”理论研究需要认识和把握的几个问题[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8(02):14-19.
[6]赵蕾.“枫桥经验”的理论提升[J].法律适用,2018(17):30-41.
[7]汪世荣.“枫桥经验”视野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供给研究[J].中国法学,2018(06):5-22.
[8]孟宪亮 ,徐路. 论“枫桥经验”发展的内在逻辑[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8(02):26-31.
[9]徐汉明,邵登辉.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 [J].法治研究,2019(03):94-108.
[10]梁军,周娅丽,王建峰.“枫桥经验”中的本土文化传统及其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9(05):82-87.
[11]黄兴瑞.新时代“枫桥经验”视野下社会稳定风险防控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2):128-137.
[12]吕德文.枫桥经验:基于群众工作方法的检视[J].科学社会主义,2019(01):64-71.

作者简介:
高秋娟,广西警察学院治安学院,教研办公室主任,讲师  联系电话:15277142157  电子邮箱:617685190@qq.com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军堂路6号 邮政编码:530022
覃泽敏,广西警察学院治安学院,治安学院院长 联系电话:13152688818 电子邮箱:870108742@qq.com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军堂路6号 邮政编码:530022
黄礼,南宁市公安局青秀分局中山派出所,所长, 联系电话:18078118448 电子邮箱:617685190@qq.com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江北大道凌段18号  邮政编码:530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