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方案课程实施的策略研究——以小班方案课程《探秘七彩世界》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 单丽丽
[导读] 方案课程是受意大利瑞吉欧的课程影响,而在目前幼儿园广泛
        单丽丽
        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摘 要】方案课程是受意大利瑞吉欧的课程影响,而在目前幼儿园广泛学习运用的一种整合课程。方案课程主要是指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围绕大家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共同讨论,在教师与幼儿合作研究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的一种整合课程类型。它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强调幼儿的兴趣与经验。方案课程强调生成,强调在一定教育情境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同时也强调课程的弹性计划。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幼儿的反应对主题作出调整、修订。实践中很多幼儿园方案课程都做成了以教师主导的传统的主题活动了,以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的主题比较少。方案课程要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关键词】方案课程;课程实施
        方案课程案课程主要是指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围绕大家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共同讨论,在教师与幼儿合作研究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的一种整合课程类型。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活动,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及时调整、修订课程的内容,让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一、方案课程在幼儿园的价值
        (一)方案课程内容来源于生活
        方案课程内容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孩子是在真实的环境中成长的,从生活中生成的内容会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的特点。所以方案课程注重将教育与生活相互交融,寓教育于生活中。
        (二)方案课程激发幼儿的兴趣
        方案课程始终围绕幼儿的疑问,展开探究活动。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教师与教育情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方案课程关注教育过程,关注教育过程中儿童对事件产生的兴趣及需要,促进幼儿在教育情境中经验的生长和获得。活动中,幼儿始终发挥着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
        二、从幼儿日常生活中生成课程
        在组织《愉快的夏天》这一综合主题活动时,为了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夏天的特征,我特意请家长与孩子们收集收集了与夏天有关的图书放在了班级的图书角。其中绘本故事《七彩的下雨天》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这本书。孩子们看到这本书,一下子兴奋起来。洋洋:“哇,天空下起了红色的雨,就像西瓜汁。”馨馨:“天空下起黄色的雨,就像柠檬水”当孩子们看到书的最后一页上的彩虹时,都不约而同的发出了惊叹:“哇,彩虹真美”“彩虹弯弯的,就像五颜六色的小桥”。教师抓住一日活动中教育的契机,追随幼儿的兴趣需要,展开了方案课程《探秘七彩世界》。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学习,让幼儿尝试运用各种方式试着解决问题。
        三、以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课程
        看完绘本故事《七彩的下雨天》后。孩子们有了很多的的疑问。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一向爱发言的凡凡一本正经地说:“单老师,水碰到颜料会怎么样呢?”两种颜色碰在一起会变色吗?“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我一边说一边给孩子们准备了红色、黄色、蓝色的颜料,试管架,滴管。“请你们仔细观察,试一试,将试管里的水放入颜料?”
        (一)水碰到颜料会怎么样呢?
    平时美工区的颜料在孩子们的眼里似乎变得有些神秘了,他们拿着颜料左看看,右瞧瞧。为了让孩子们得到准确的答案,通过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我们决定做个小实验。
        昊昊试着将试管的盖子拧开,用力旋转后盖子终于打开了。他走进盥洗室,将器皿对准水龙头放好后,将水龙头打开,眼睛一直盯着器皿,当器皿的水大概接了有一半时,他将水龙头关上,小心翼翼地走出盥洗室。昊选择了红色的颜料,一手扶着瓶身,一手将颜料的喷头对着器皿,轻轻按了一下,只有部分颜料挤到试管里,有一小部分直接喷到了试管的边缘,他又试着第二次按压,这次他用一只手轻轻地遮挡着喷头。接着他将颜料放了下来,将瓶盖拧紧,用力的摇晃,本来聚集在瓶底的颜料随着晃动慢慢在水里散开。

最后洋洋说:哇,好棒!水变成红色了!馨馨说:“用力摇一摇,水变得越来越绿了!”
        (二)两种颜色碰在一起会变色吗?
        第二天,区域游戏中,馨馨在科学区大声喊道:“快来看,试管里有紫色,颜色放在一起会变色!”孩子们一拥而上,他们一个个竟然惊奇得叫了起来:“这里只有红色、黄色、蓝色,两种颜色碰在一起回变色呀!”“这是紫色,还能不能变出其他颜色呀?”
        老师拿来了纸和彩笔,对馨馨说:“你刚刚把哪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馨馨想了想说:“好像是红色和蓝色放在一起,就变成了紫色。”
        哦,原来是这样,孩子们终于找到了答案,颜色碰到一起会变色。大家都想试一试,怎么才能变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呢?”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想,一定要让孩子们自己解开这个谜。于是,我建议:“大家找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色后,用彩笔、纸记下来。”
    孩子们拿起颜料开始进行实验,宁宁准备变出自己喜欢的橙色,她拿来了黄色颜料,又用空器皿到盥洗室接了一点水,一手遮挡着喷头,一手对准器皿按压蓝色的颜料。然后用滴管取了红色的颜料。 宁宁将滴管里的红色颜料挤到蓝色颜料器皿中,又用空器皿到盥洗室接了一点水,一手遮挡着喷头,一手对准器皿按压蓝色的颜料。然后用滴管取了红色的颜料。
        宁宁又拿来黄色的颜料,准备变出继续调颜色。他用滴管取了红色颜料,将它滴入黄色颜料瓶中,用力的摇晃,原来的黄色开始变成了浅橙色,老师:“这是什么颜色呀?”“有点像橙色,颜色有点太浅了。”他又加了一点红色,摇晃后颜色明显加深,变成了橙色。
    我在科学区投放了记录本和彩笔。孩子们则以“组”为单位,自然组成了6个观察小组的活动就这样展开了。
    后记:“颜色变变变”的活动一直延续孩子们对这项活动一直都很感兴趣,记录本上画满了他们的许多杰作。而最让人感到高兴的是,那个曾经令人迷感不解的问题随着活动的逐步深入而得到了解决。
        四、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修订课程
        (一)五颜六色的水能喝吗?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又议论开了一一说:黄黄的芒果汁可好喝了!凡凡说:红色的西瓜汁是甜甜的。衿衿:我还喝过黄黄的橙汁呢。原来许多水果、蔬菜榨成汁都是可以吃的。为了丰富关于颜色方面的知识,我带来了西瓜,还有手动榨汁机。孩子们动手榨西瓜汁,品尝红红的西瓜汁。
        在方案课程《探秘七彩世界》中,我始终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预设主题网络图,网络图也在活动的延伸下不断地补充,不断地逐步完善。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师,我始终以指导者兼协同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对于一些出现的问题,及时给孩子们做出解决的建议,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孩子们能够充满信心的将活动继续进行下去。我们教师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追随幼儿的兴趣需要,通过各种色彩活动,来帮助幼儿认识颜色,感知色彩,了解颜色也是有生命的、有趣的。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美的情操。由于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整个课程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对于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操作能力等都有促进和提高!
        (二)为什么有些动物会变色?
        颜色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孩子的眼晴,引发着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围绕“探秘七彩世界”的一系列活动中,有一位孩子说:“我知道变色龙身上会变很多颜色,它很聪明。”
“变色龙为什么会变颜色呢?”、“它什么时候会变色呢?”马上有孩子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作为老师,我当时没有给予孩子正面的回答,而是给了孩子们一个去“收集变色龙资料”的建议。就这样自然的走进变色龙的世界,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有许多充满童趣的话语和疑惑,有的疑惑由同伴解决,有的疑惑由老师作出解释,有的疑惑大家一起找资料解决,还有的疑惑留待在以后的持续活动中解决。在持续的认识活动中,老师要以孩子为本,从孩子角度出发,帮助他们建构认知体系,积累经验,而不是一些机械化的识记。生成活动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学得更生动、更有效,有利于发挥和发展儿童的主体性。
        五、方案课程课程要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在方案课程中教师所有的观察、支持都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课程过程强调生成,但教师一直在发挥着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教师要根据主题和幼儿活动的需要、兴趣,投放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地支持。
        在方案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儿童才是课程的主人。儿童对问题的思考、探究幼儿在活动中更加愿意操作、乐于探索,提高幼儿学习和游戏的专注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的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3-6岁幼儿发展指南》[Z]中国教育部2012年10月
        [2]陈文华幼儿园课程论[M].科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