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文丽
大营中心小学 053000
摘要:在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在学校的课本中越来越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呈现“边缘化”。因此,本文针对以传承优秀文化为依托的校外教育路径展开深入的研究,明确在小学教育中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并形成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为依托的校外教育路径,以期让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外教育;
前言:就广义的角度上而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集多民族于一体的文化共同体,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以及民风民俗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导致在传统的校园德育资源并不具备一定的统一性。特别是在一些民族地区,更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筛选。
1小学教育中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夯实传统文化基石
自改革开放以来,很多的外国文化开始进入我国社会当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到了学校教育当中。就目前为止,“洋文化”的主要受众者就是思想不够成熟的青少年,以为其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重要形成阶段,特别是针对小学生而言,这些西方文化的入侵能够直接对其人生信仰和价值观念造成不利影响[1]。
1.2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个阶段的教学是初始阶段是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的阶段,更是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塑造学生优秀品德的重要场所。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将传统丢弃,将国之根本摒弃,这和割掉自己的精神命脉毫无区别。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教育当中不仅仅是国家精神与民族情怀的传承,同时也是提高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2以传承优秀文化为依托的校外教育的有效路径
2.1建设教育阵地,沐浴优秀传统文化
2.1.1校园环境文化阵地
对于学生而言,校园文化可以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所以学校可以选择在操场、走廊、食堂、楼梯、围墙等出融入具备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促使学校处处都散发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子,将教书育人的功能彰显出来。在校园的文化长廊中设置56个民族故事长卷和畲族文化长廊,让学生们可以从56个民族长卷中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和历史,知道自己所处的民族风俗、人口数量以及语言文字等特点,从而增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意识。
2.1.2地域馆室文化阵地
就地域角度而言,馆室文化有:钟宅宗祠、社区道德讲堂、畲族文化展室和上古文化艺术馆等。这些都是我国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通过祭祖活动能够让学生们的深入的了解和认知畲族文化当中的“忠孝和廉洁”等家训文化;通过对上古文化艺术馆的参观和研究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齐家文化、红山文化和三星文化,具备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精神[2]。
2.2落实课程学习,体味优秀传统文化
2.2.1国家课程的学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可知,学科教材当中所具有的传统文化渗透点为542个,在所有教材总数中所占比例为24.1%,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民俗文化、国学经典以及民族艺术等[3]。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以诵读方式为主来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将亲切感的培养为核心,展开启蒙式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具备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而高年级学生则应该一诵读、积累和知晓含义等方式推高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力。
2.2.2校本课程的学习
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先后展开了剪纸、书法、国画、武术、国学经典、闽南童谣、王船非遗文化、工艺制作以及民族鼓乐大风校本文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其中王船非遗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较为重要的组成,想要将这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应该做到文化和民间艺人走进校园的方式来将王船文化融入到社团和课堂当中。同时也可以将王船文化与语文教育相结合,构建王船活动。
2.3组织志愿行动,践行优秀传统文化
2.3.1文化讲解员
为了能够更好的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到教育当中,可以在学校设立一个文化讲解员,并针对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展开校园文化讲解员的培训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化的学习讲解和、义务讲解以及模拟讲解当中,以此来传递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自我养成宽厚温柔的仁者形象、刚正之气的义者形象、中正之态的礼者形象、是非之心的智者形象和处事端正的信者形象等。
2.3.2文化志愿者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建立一支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该团队的成员全部由书法、国画、武术、剪纸、文学以及葫芦丝等特长小组成员共同组成。每逢春节到来之际,都举办“文化走进社区,服务从我开始”的主题活动,在该活动中还有“写春联、剪窗花、展示才艺、朗诵经典”等表演。将这几项活动形成传统,让社区居民和部队官兵都能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情感。同时对于志愿者学生而言,其能够在讲解传统文化、演绎文化典故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3结论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具备着丰富的内涵和灵活的形式,所以学生们沐浴传统文化、体味传统文化以及践行传统文化的方式和路径应该呈现出多样化。因此应该就建设教育阵地,沐浴优秀传统文化、落实课程学习,体味优秀传统文化、织志愿行动,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来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让更多优秀的民族文化能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李纯聪.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学校教育路径——浅谈小学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方式[J].新教师,2019,87(03):22-23.
[2]闫伟.电视剧构建与弘扬文化自信的路径浅析——以最近几年的优秀作品为例[J].中国电视,2018,000(003):42-45.
[3]刘谭杏.浅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电视路径——以城市电视台的文化类节目实践为例[J].文化月刊,2019(4):124-125.
[4]詹淼鑫.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广东创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8,000(008):213-214.
作者简介:
常文丽,女,1970年12月20日,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明德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通讯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明德小学。053000电话:15931377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