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阙祥国
[导读] 信息技术我们一直在谈、一直在创新、也一直在改变,但是在农村中小学犹如教师
        阙祥国
        监利县福田寺镇柳关中学  ?433300
        摘要:信息技术我们一直在谈、一直在创新、也一直在改变,但是在农村中小学犹如教师、设备、技术的缺乏,还有管理者及教师观念的转变,面临诸多的困难,而农村中小学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还值得社会及教师工作者们深思。对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机制建设也很重要,不然有了教师、有了设备、有了技术而不用,或者是不会运用那也是没用的。现在是共享时代,学校是有很好的资源的,我们要合理的运用我们有限的资源及整合资源!来发挥我们的优势,运用到教学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   设备   观念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国家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伴随国家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和国培计划的实施,政府更是相继为大多数学校配备了新型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尤其是随着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增加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陆续进入,使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的应用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容忽视。?
        信息技术教育设备供不应求,新型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众所周知,它的应用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变抽象为直观,变呆板为生动,帮助师生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一线教师大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渴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在实际操作中,农村中小学大部分学校设备的数量捉襟见肘,一些教师备课时精心设计,准备了多媒体PPT课件,但僧多粥少的现状使教师只能通过预约排队才能使用,真到可以使用时,教学进度已经不允许,因设备的供不应求不能实现多媒体设备的常态化使用。另外,部分学校信息设备老化、故障频发,已经不能正常使用;农村中小学带宽速率不达标,信息交流不及时,也没有充沛的资金投入保障信息技术装备的配备和更新,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随着“薄弱校改革”的进行,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改变这种供不应求的现状。?
        教师“炮弹打蚊子” 近几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很难补充新生力量,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师资高龄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偏低。这种师资现状造成部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闲置成为摆设,有设备不让用、不会用,能用的也只是应用一些“皮毛”,不能在学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别领导不够重视。不少学校领导对新型教育手段有意见、有看法,认为这只是“一阵风”,过不了多久就会“返璞归真”;这是哗众取宠的教学手段,没有它,学生照样能打高分。还有个别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是:就是学校文件和材料打印室,可以给学校收发一些文件和材料。?
        2)教育理念落后。在大多数教师看来,信息技术的运用前期准备工作工作量太大,太麻烦、太困难。的确如此,要备好一节课,需要找大量的资料,还要进行二次处理和编辑,这样消耗了教师大量的时间,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便成了教师和学生偶尔去品尝的“大餐”,?
        3)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不足。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带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也给一线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多数教师虽然家里购置了电脑,但更多的是为了影音娱乐;学校也有电脑,但教师缺乏钻研精神,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有的教师也只是会简单地下载课件,搞“拿来主义”教学,没有创新,没有个性化设计,更谈不上因地制宜,合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4)部分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确实难以胜任新时期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会用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老年教师太少,只能勉强播放一些影音视频,设备长期闲置,这不正是“炮弹打蚊子”吗!?
        学校的“面子工程” 学校在教学管理中的不作为也使得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不尽如人意,教学的管理监督不到位,不少教师仅仅是在上公开课时才偶尔显摆一下,虽然在写教案中经常出现“多媒体PPT”等字样,但事实上也只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
        多数学校为了“面子工程”,为了迎接上级检查达标,配备了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管理人员,建立了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处于无人管理和维护的状态。这就导致这些教学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不能正常使用。这样一来,在许多农村中小学,这些多媒体设备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成了学校的“面子工程”,有检查就有面子,不检查就没面子。?
        师生“望媒兴叹” 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在农村中小学还没有完全普及使用,而且相关设备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造成新设备成了摆设;旧设备因为维护不到位,设备系统更新不及时,导致设备瘫痪,多媒体成了“多没体”!个别学校领导不重视,设备闲置,师生只能“望媒兴叹”。?
        针对以上实际问题,有必要对症下药,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逐步予以解决,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水平,共享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关注,增加信息技术投入,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质量和数量上的不足,就需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对规模较大的农村中小学校,每班应当配备多媒体一体机等新型教育技术设备,并提升带速带宽,课堂上可以随时实现与外界网络共享、即时沟通,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常态化使用。规模较小的学校每校应建设至少一两间多媒体教室,及时更新和淘汰落后的教育教学设备,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配备应当选择兼容性强、维护维修简单、费用低廉的设备。不过随着现阶段科技高速发展,电子产品价格的降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设备不足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要更新观念,强化培训和教研工作,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能力弱的问题,个人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首先对农村中小学领导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使农村学校一把手和学校领导班子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目光放远一些,步子迈大一些。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努力争取上级教育部门和社会的经费支持,改善信息化教学条件,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尽量避免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闲置和浪费现象。?
        2)学校强化对教师的常规培训,从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观念和技术层面上解决教师不会用和懒得用的问题。培训要面向所有任课教师,采取集中培训和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重点解决教师用不好的问题,特别是教学资源的搜集与整理、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信息安全共享等教学实际问题。?
        3)努力营造浓厚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氛围,认真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基础应用领域的研究,鼓励教师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以调动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要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 学校每学期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情况要加以常规督促和定期检查,调动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教师能够经常地、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应用信息技术教育进入常态化、积极化轨道。学校要配备专门人员负责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信息技术设备的正确使用。建立健全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相关制度,如信息技术设备的操作维护制度、责任追责制度等,避免信息技术设备因操作不当而人为损坏。?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它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而且站在一切为农家子弟认真负责的高度,履行职责,多办实事,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农村孩子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