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帅成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市 300222
摘 要:班级是高校大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不仅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基层单位,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最主要场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加强高校班集体建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培养社会一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 班级建设 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要把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在这过程中,高校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与作用,而班级作为高校最基本的单位,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坚定、价值理念的传输、人格的完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形式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新形势下高校班级建设模式、方式路径、管理对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班级建设管理也变得日益复杂。
一、高校班级建设对于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班级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所有工作开展的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积极开展高校班级建设理论研究是基础性工作,有利于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引向深入,有利于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细落小落到实处。
二、高校班级建设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目前,在多数高校生源扩招的的影响下,学生的地域分布日益分散。在以往的班级建设中,辅导员往往是以朋辈的角色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整个班级管理是以家庭管理的方式进行的,缺少班级文化于内涵的凝练和建设。在日常管理中,辅导员是以朋辈的形式给予同学们生活上的关心和学业上的指导,这种从短时间看会相对融洽于和睦,但是从长远来看,缺少清晰的目标设置和指导,处理问题时,容易出现武断性和管理者的个人意志,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性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长此以往,辅导员工作只停留在日常琐碎的班级事务处理,无法正在做到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因此,如何加强高校的班级建设工作,也是目前高校管理工作亟待探索的。
(二)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的缺失
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媒体发展的,使更多的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文化。部分学生在理想信念的认知出现一定偏差,在实现性化价值追求和务实化人生理想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地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更多地关注自我的现实利益,满足于个人生活,忽略了服务社会和国家的“大理想”,缺乏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主动担当的意识,使部分学生在理想信念的认知上呈现出功利化和淡漠化的倾向。
2、班级学风不扎实
目前的大学生多为“00”后,自我意识较强,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同时相对缺乏自制力、独立性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由于大学公共课程没有固定的教室学习状态很容易松弛下来,学习上缺乏一定的监督,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懈怠情绪;学生与任课教师存在一些沟通障碍,致使学生在专业学习、学术交流方面产生厌学倾向,出现一些不良学风现象。
3、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班级管理制度能够为班级管理工作指出准确路线,帮助班级成员快速融入到班级环境中,促进班级成员自我管理意识及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但是传统高校班级建设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经常会忽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并未帮助学生创建自我管理培养环境,导致学生在班集体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另外,目前仍有很多高校管理中班级管理教师仍有部分教学任务及科研工作,工作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导致能够应用到班级管理中的精力较少,也是影响现阶段高校班级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对策
(一)坚定理想信念教育
一是要强化思想引领,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和个人道德修养。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动,帮助广大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
二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仪式、纪念活动,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宣传教育、实践养成、制度建设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夯实基础、科学管理
1、建立学风建设制度体系
一方面,要根据班级学风特点,制定适合本班的学风建设规范条例,构建以专业课成绩为基准,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志愿服务等对学生进行公平评价;另一方面,加强对课堂纪律、宿舍管理和考场的日常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总,提出解决方案,进行教育引导。
2、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管理规章制度是所有管理工作开展实施的基础,也是各项管理工作进行中的重点内容。班级管理制度在建立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班级的基本情况,比如,可以指定日常行为规范、班干部选拔标准、班干部工作守则、民主参与制度等。组建相应的考核小组,以确保各项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考核小组在班级规章制度监督管理日常工作中做到全面化、公开化和公正化。
(三)创新班级建设工作方法
1、推动网络育人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发挥网络这一重要阵地,加强网络思政教育;要拓展网络平台,发挥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作用,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推选展示一批校园网络、名站名栏,引领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
2、发挥辅导员教育引导、优秀学生榜样引领作用
有学者说过:“我们想把学生教成什么样的人,那我们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辅导员要以自身的人格境界感染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格境界。同时辅导员还要以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为切入点,发挥优秀学生榜样引领作用,通过展示、弘扬优秀学生榜样可信、可见、可学的成长故事,引导学生相信自己、欣赏自己,从而发掘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主要关注点在大学生班级建设上,由现在的少数学生参与变为“全员参与”。按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变被通知、被参与为主动。探索公寓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充分发挥朋辈互动、自我管理的作用,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是主人翁的良好氛围。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片面地追求多出成果,盲目地追求立竿见影,结果都会华而不实。揠苗助长式的人才培养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欲速则不达”。因此,探索班级文化建设就必须强化高校对班级文化的认识,从而建构和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高校制度和文化环境,整合教育资源,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促进高校班级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