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平,张仁,孙伟星
黑龙江水利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对培训过程的评价是对培训效果及培训质量的一个考核要素,本文通过探讨培训的评价模式,目的是使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顺利的实施和开展,使之满足培训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促进职业技能培训更加规范和科学。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模式
引言:评价模式是对开展各项活动的一个总称,对于职业技能培训的评价,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是要结合实际条件来进行,是指全面、客观和可行。
评价模式是评价方式方法和评价主体等的总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一项目标任务,是提高各行业部门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及其整个使用期间的能力持续提升及等级晋升,在职业生涯中成为个人乃至用人单位最为关心的一项重要环节。
培训是提升技能人才的一项不可或缺的过程、环节和活动。目前,单就对培训这一环节的单独评价的模式还不慎成熟和规范,本文意在探讨和研究的培训评价模式,为这项工作提供参考。
一、评价方式
目前的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
1.问卷:该评价方式灵活,简介,根据研究的对象、内容和问卷对象,灵活设置问卷项目和问卷标题,结合评价主体、结论目标来设置问卷内容和格式,问卷要求提问清晰、指向明确、客观具体,便于被问主体填写,简介、明快突出重点。不足在于仅限于问卷的内容,之外的信息采集、补充受限。
2.跟踪:该评价模式适用于全程性的过程评价,注重过程和关键细节,适用于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变量动态随机的数据采集,需要专人进行,时段相对较长。优点是可以与调研对象面对面沟通,信息采集实景化,可采集的信息量相对广泛。
3.考核:属于结论性或结果性评价,针对某一个项目或要点目标,设定考核内容。该类评价对象、目标较为明确、具体,方向性强。
对于评价来说,各自评价方式可以综合使用,互为补充和照应,有助于评价的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的全面提升。
二、评价主体
评价的主体是评价全面性的体现,理论上,研究变量的相关要素越多,反应的复杂程度越大,研究变量的统计评价信度就高,结果更趋于真值,作为结果或结论性的支撑力度就越大,因此,评价主体的选择上要相关性要好。对于技能人才培训这一具体的事项而言,评价主体要有效能,社会认可度高。具有普效的权威性。现在技能人才培训的评价,实际上涉及的主体较多,其中最有密切相关的有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社会、教师和本人等多个主体。这些主体中可以分为行为主体、直接客体和间接客体3类。如下图1所示。
从评价三角形上看,对某个评价对象来说,理论上三类主体的评价应当是等效的,三边垂距应当相等,才能体现公平性、客观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实际操作上会有偏差,偏差的边线以底边的垂线长大于其他2边,效能型的最求目标是最好的,社会资源和能耗及评价的投入以最少,效果趋于最优为评价最求的目标。
从评价主体上看,这样的分类划分,为政企校行社的沟通了信息通道,为多方参与评价搭建了桥梁纽带,保障人才培训质量和效能。是使培训切合实际,密切产教融合的一个最佳通路。
.png)
评价主体分类示意图1
图中的“评价”是指构成培训实施过程各环节能内化于人技能的外在所有载体的总体。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教师、授课方式方法、信息化运用、培训管理等。
为此,技能人才培训的评价模式为全程多元性评价。
三、评价结果的使用
利用对技能人才培训的全程多元性的评价结果,可以对培训的效果和效能提供依据。可以整体上对培训的效果和不足做出正确的判断,其结果的使用作为反馈的信息,可以发布给学员、上级培训主管部门、授课教师等,作为提升培训质量的一个指标。为进一步修正和完成培训物化的各环节提供参考,有利于培训质量的提升。对于培训涉及到的资源、信息、技术和效能等的运用和消耗提供分析数据。为培训全面质量管理提供抓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