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学“可能性”一课观察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1于桓
[导读]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观摩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要与时俱进地认识日本小学数学教育发展动向
        1于桓
        1.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2.首都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摘  要: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观摩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要与时俱进地认识日本小学数学教育发展动向,从而促进中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不断完善并对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有深刻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日本小学数学教育;可能性;平等;对话教学;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多年来,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获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各种教学困惑也接踵而至,如何开展平等的对话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些成为了新时期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可能性”一课教学深描
    “可能性”一课的学习内容对应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统计与概率”部分,在这部分中要求学生能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的描述并能进行交流。如何达成课标要求,这成为了一线教师的困惑。日本ルームコース教师执教的“可能性”一课在实施上值得探讨,具有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成员走进日本八王子市立由井第一小学校5年级数学A班观摩可能性课程。内容不涉及特殊内容、群体和情境,采用公开性参与式观察。从教学内容来看,ルームコース教师准备了红、白两种抽奖箱,每个箱有黄色、白色小球若干。抽到黄球代表中奖,抽到白球的代表没有中奖。每个同学从任意颜色的箱子中抽取任意一个球并记住小球的颜色。待全班同学完成后,老师询问原因并分析学生想法。此时此刻,学生心理会产生疑惑:每个箱子里的黄球数量以及比较不同箱子里黄球数量,具体对话如下:
师:红箱里的黄球数是3个,白箱里的黄球数是4个。抽白箱和抽黄箱的同学哪个中奖率高?请说明理由。
在活动中学生们不自觉的走进了今天所学,课堂中老师只把黄球个数告诉学生目的是引发学生们对下一个问题:整个箱子里球的个数的思考。
师:能否判断抽白箱的中奖率高于红箱?
生:不能。因为不知道箱子球数的总量。
师:哦,原来是这样!老师现在把总量告诉大家:红箱的球数为5个,白箱的球数为8个。现在可以知道抽哪个箱子的中奖率高了吗?
生:现在可以知道了。
师:请写在活动记录单上并说明理由(见表1)。

        表1是学生的学习记录,学生分别计算红箱的中奖率为,白箱的中奖率为,经过通分比较大小,最终得到红箱的中奖率高的结论。教师随着学生讨论,随时观察记录,对于哪个中奖率高的问题,有的学生的做法是通分成分母为40的分数比大小,把和化成和进而比较大小,得出红箱的中奖率高的结论。还有的同学并没有采取分数比大小的方法,而是用分数化成小数0.6和0.5,小数再化成百分数60%和50%进行比大小。进而,得出红箱子中奖率高的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在面对同一情境、同一问题同学们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尽可能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尊重并欣赏他人对于同一内容的不同理解,学会尊重并欣赏他人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从课程整体安排来看,整个活动设计到学生想法的生成课堂上充满了对话互动,整节课可分为7个具体环节,分别是复习旧知、导入感知、猜测提问、出示题目、指导帮扶、问题解决、小结作业。其中,伴随对话的环节有5个,分别是复习旧知、导入感知、猜测提问、指导帮扶、问题解决。伴随对话的教学环节占总体的。
二、“可能性”一课解读课堂教学意涵
(一)平等的价值观念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编写的《学会生存》中讲到:“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具有未完成性,教师要客观看待发展中的学生,学生是参与者,二者在课堂教学中地位平等,他们不是主体与客体、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关系。日本小学数学教师角色实现了从权威逐渐走向民主平等的转变,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进行对话交流。
(二)对话交流的类型及结构
通过研究发现,一节课中师生互动的频次高达44次,其中,师班互动最多,频次高达17次,约占总体的38.63%,小学数学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师和同学们一道共同创造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价值和交流价值,追求教师与学生“共在”。师组互动和交叉互动频次相差不大,分别是11次和10次,约占总体的25.00%和22.73%,位于课堂互动的第二位和第三位。这三种互动可以概括为教师面向“群体”的互动,这种互动高达38次,约占总体的86.36%。互动频次最少的是师个互动只出现了6次,约占总体的13.64%。因此,从互动类型上看,日本教师更倾向于在课堂教学中面向群体的互动。
        由以上数据可以大致归纳得出“可能性”一课的存在着三种对话结构,分别是单向度对话结构、双向度对话结构、多向度对话结构。“可能性”一课,从以“教师对学生单向作用的单向度对话结构”为主导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向“师生双向作用的双向度对话结构”和“师生、生生多向交互作用话语共同体的多向度对话结构。”三种结构在一节课之中呈现共存的状态。小学数学教师从权威逐渐走向民主平等,从单一讲授逐渐走向师生话语共同体,从知识传递逐渐走向知识建构。
三、平等交互式对话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平等的重要作用
        课堂平等是教育平等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它是实现教育平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平台。实现课堂平等的关键在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过分关注主客体关系、认识与被认识关系,便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因此,师生之间形成主体间平等交往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主体之间以沟通为基础,通过交往致力于达成理解和一致性目的,二者互为主体,相互交往,相互作用。
(二)对话的重要作用
        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赵冬臣.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话语特征及其启示——以一节数学新授课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1.11:8-12.]]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 黄倩,王光明.数学课堂追问的类型及特征——基于顾沛先生对“电话计费问题”课例的点评[J].教育科学研究.2015.2:59-64.]]它是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维成长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堂离不开对话交流,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使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教师要实现由教师主导逐渐走向师生互动型对话逐渐走向师生话语共同体,从知识传递到知识建构为中心的对话教学转变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在话语共同体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数学意义的课堂对话,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
“可能性”一课,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了与自己、与同学、与老师的多维度思维碰撞,整节课教师先让全班同学动手摸球感知、猜测的同时伴随着提问、思考、质疑,经过一次抽象,用没有实际意义的方格小条为同学们的思考注入力量感,最终按照自己的想法上升到纯符号的层面,二次抽象解答题目。
总之,不管什么样的课程内容,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成长与进步。21世纪,我国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