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王继辉
[导读] 职业教育康复是聋生全面康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
        王继辉
        衡水市特殊教育学校  053000
        摘要:职业教育康复是聋生全面康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加强聋生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聋生形成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是特教学校办学的重要任务。由于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经验不足等诸多因素,特教学校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地方特点的职教专业、内培外聘打造专业职教师资、改革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多种途径,创新办学模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开展特教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聋生 职业教育 现状  对策
        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学校应当根据需要,在适当阶段对残疾学生进行劳动技能、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指导。”《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中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因此,加强聋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聋生的综合素质,既是特教学校的需要,更是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一、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现状
        (一)有认识,但观念滞后。对于长期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无一例外都认为应积极加强对聋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帮助聋生培养一定的职业技能。但我们聋教育的观念滞后,认为聋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能,对聋生的能力估计不足。
        (二)有实践,但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脱轨。经过调研,基层特教学校开设的职业教育专业主要有:缝纫、美容美发、计算机、木工、十字绣、剪纸等,但也只处于探索实践的初始阶段,专业设置层次不高,只是一种粗浅的劳动技能教育和训练。学生毕业后,能在社会上找到的工作岗位和其所在学校学习的专业基本不符,只能重新学习;即使岗位相符也很难依靠在学校学习的粗浅技能适应工作岗位,立足社会。在被调查的毕业聋生中,大约有80%的聋生需要重新学习培训,才能实现就业。
        (三)有教师,但专业性不够。特教学校大多数教师毕业于师范类院校,擅长文化基础教学,而职业技术教育却需要有专任教师。目前大多数特教学校采取在职培训的方式来解决,但短期内难见成效,而且经费的紧张也使得职业技能专业教师培养“缓步”进行。
        二、加强聋生职业技术教育的对策
        (一)因地制宜,设置特色职教专业。特教学校专业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聋生动手能力强的缺陷补偿特点和当地经济结构特点,科学选择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和聋生职业能力的长项专业,以提高聋生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例如我校从当地经济发展的这一实际出发,依据聋生特点,在中高年级学生中重点开设了内画、烘焙两个专业的培训,作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缩小了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间存在的差距。同时课程设置方面,在中低年级开设美术、素描、色彩等基础课,发掘学生职业兴趣,为以后的专业选择奠定基础。

学生进入高年级时,经常性召开家长座谈会,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聋生家庭需要和聋生的兴趣等因素,在与家长磋商的基础上,确定每个聋生选学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同时专业选择后既要专一,又不仅限于专一,我校在全体聋生中开设传统太极拳、计算机应用、国画技能训练等特色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未来学生居家生活和求职就业打下必备基础。目前,学校职业教育效果初显。
        (二)内培外聘,打造高素质职业技术师资队伍。我校主要采取“内培外聘”两条路径,解决专业师资匮乏问题。一是挖掘内部潜力,把具有某方面专长的高素质教师抽到职教部,进行转岗培训,实现专业教师由“单科型”向“双师型”转变。同时选派优秀教师与合作企业取得联系,学习最新技术并用于教学中。二是外聘。本着培养高级人才的目标,向当地职业中学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聘请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兼任我校职业技术教育辅导教师,定期到校对聋生进行专业技能指导。通过“内培外聘”这两种途径,我校较好地解决了职业技术教育师资严重短缺问题,基本满足了日常教学的需要,保证了教学质量。
        (三)改革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调整课程设置,按各专业方向设置美学鉴赏课、美学原理课、心理导向活动课等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其次改革教学方法,确定聋生职业技术课学习的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到学期、每月、每周、每日、每节课,做到“课课清、日日清、周周清、年年清”,并通过动、静态的成果汇报来检验教学质量是否达标。再次改革评价方法,在考试评价中,文化课与职业课的比重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不断变化,在职教部,职业课的比重应占到60%以上。
        (四)多种途径,创新职教模式。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教育,硬件设备落后是目前各级各类特教学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仅仅依靠特教学校自身确实难以解决。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实现合作办学,建立实习基地。一是实现校校合作。特教学校可以和当地职业学校联合开办聋人职高班,对聋生进行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也可以借用职校的相关设备、设施,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组织聋生定期到职校进行操作实习,开展职业技能教育。二是实现校企合作,进行岗前定向培训。当前,不少企业到特教学校招工。但由于聋生职业技术教育开展不好,聋生进厂后需要重新定岗培训。而由于沟通障碍,企业很难对聋生进行有效的岗位技能培训,造成聋生长时间难以适应岗位工作。如果特教学校之前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聋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工作,减少了企业岗位培训的过程,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共赢。三是建立职业教育训练基地。根据所开设专业,将残疾学生安排到基地实习,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提高技能熟练程度,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校就与烘焙工作室建立了合作关系,给学生提高实践的机会,全面提高聋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优秀人才。聋生的就业意识往往比健全人差,竞争意识比较薄弱,有的聋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不遵守劳动纪律、缺乏劳动积极性、自由散漫等现象,因此要加强聋生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既有专业技术又有高尚道德的人才。同时特教学校要和毕业学生建立联系,加强职后跟踪服务。比如给每位聋生建立个人档案。定期派教师到学生所在单位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和企业对学生的意见建议,定期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合作精神,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聋毕业生适应工作需求和变化的能力。
        总之,开展好特教学校职业技能教育,全面提高聋生素质,把聋生培养成合格建设者意义重大,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特教工作者坚定信心,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就一定能开创特教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局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