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朱晔
[导读] 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为小学劳动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
        朱晔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 215000

        摘要: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为小学劳动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劳动教育在迎接现代化、面向未来、与社会科技创新相互结合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时代变化,充分认识新时期下的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探析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有效推进的实践路径,以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实现有效教育教学。
        关键词:新时代 小学 劳动教育 实践路径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育人体系之中,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这为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开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要求。为改变小学生现阶段的劳动意识发展薄弱现象,响应教育需要,落实开展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充分把握劳动教育实践开展必要性,基于此探析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思考
        首先,劳动实践是人主观的、感性的活动,它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实践活
动中,凭借物质手段加深学生对劳动实践的认知,进而促使学生劳动能力、实践能力等多冲能力的发展;
        其次,跟随时代步伐开展劳动教育工作。能够传递新时代的劳动含义,培养为社会需要的具有新时代劳动素养的新人才,能够确保劳动教育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在本质上达成协调统一关系;
        其三,劳动教育实践工作在引学生参与其中时,能够实现学生意志的磨炼、正确行为的养成。能够让学生从心灵上、行为上发生质的改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其四,推进劳动教育改革恰好满足国家素质教育的教育指令。能够抓住小学阶段学生成长发展的黄金期,辅助德、智、体、美教育的深层次开展,让教育不再停留在书本,延伸到生活、到实践中。
二、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
        那么如何发挥小学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迎合新时代要求,深化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呢?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
        1、深化认识,重构劳动、实践、活动三者边界
        上述我们也提到,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实践内涵。因此,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劳动、实践、活动三者之间的概念联系与区别,在深化认识、重构三者边界的基础上,确定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
        (1)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形式,是指人们通过参与活动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2)实践:分属于哲学概念,即人们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活动;
        (3)活动:包含物质实践活动以及思维实践活动。
    从概念上分析三者之间的练习,能够发现活动包括实践、劳动,劳动则属于社会实践的特殊形式之一。在此基础上结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理解,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角度,明确后续的劳动教育实践开展方向。
        2、立足课程,优化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结构内容
第一,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必须高标准的设定劳动教育课程。要根据《义务
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多个文件,设定多元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并且可以在课程开设中融入地方元素,要让劳动教育课程以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存在于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结构之中[1];
第二,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时代发展,包括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
展、社会文化的发展等,选择契合时代发展需要、具有时代发展特征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型劳动教育”,以这三个主要教育内容为方向,联系新产业、新常态、新变化、新服务,进行课程内容更新与补充,进而为深度开展新时代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做好内容准备。
        3、设计任务,利用劳动主题任务下达开展实践
        在深入理解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劳动主题任务活动设计为主要的实践途径,开展劳动教育[2]。在设定劳动主题时,教师要注意主题的多元化与多样化,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多元、多样的实践主题,促进学生的劳动素养形成。
        (1)校园服务类劳动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和建立劳动服务岗位,培养学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劳动服务意识。如在学校内部设定“劳动服务岗”,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等;
        (2)农业种植类劳动主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空地,或者利用学校周边的社区资源,开设中之类劳动课程。如让学生进行种树活动,如进行“从小麦岛面包”种植课程等;
        (3)生活技能类劳动主题: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基本生活入手,协同家长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在校园内可以开展厨艺、插画等实践活动,也可以开展垃圾分类、人工智能等现代生活技能课程。
    此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劳动主题,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教育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展开。
        4、完善平价,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有效的评价,能够获取教育信息,了解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状况,并且为后续的深层次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
        教师应当建立相对完善、全面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要从过程的角度对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进行全方面的把握,改变原有的注重结果式的评价模式,进而达到劳动实践教育的育人目的。
        如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可以让学生们制作属于自己的“一日劳动清单”。以劳动清单来规划学生们一日劳动活动,如每天在家中扫地、洗碗、叠被,在学校的日常周围清洁等。这样能够以任务清单的形式促使学生不断完成劳动活动,从任务清单的完成情况观看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情况。
三、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资源保障
1、加强劳动教育基地建设
        首先,小学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发挥自身的联动作用。在校内建立与劳动教
育相对应的劳动特色和实践教室,提供必要的劳动教育材料;在校外可以和社区、兄弟学校达成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为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准备[3]。
2、加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小学劳动教
育教师必须不断发展自身专业素质,要积极参与培训。不断学习,实现知识补充。学校可以聘请劳模、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丰富小学劳动教师师资队伍,从教师层面为劳动教育的开展做好教师保障。
3、建立家校合作协同机制
        家庭教育在劳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家庭也是小学生完成劳动活动的主要
场所。因此,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要确保劳动教育能够贯穿家庭、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家长之间展开密切沟通合作,让家长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发挥家庭劳动教育资源,在家校合作中深化劳动教育实践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为适应社会生产变化、顺应科技时代发展、响应素质教育要求,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蕴含的时代内涵,并在实践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发挥劳动教育的特殊作用,在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开启小学劳动教育全面育人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纪元,李雷.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07):110-112.
[2]肖庆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J].天津教育,2020(13):22-24.
[3]虞孙芝.如何补齐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短板”[J].中小学校长,2020(02):1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