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超龙
浙江省江山市第二中学 浙江江山 324100
【摘要】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课堂效率、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提升预习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预习;层次化、台阶化、学法化、激励化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惯,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有效预习,能强化学习动机、掌握学习技能、学会学习。教师可通过学生课前预习作业反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了增强预习的效果,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要求层次化
学生进入初中,其原有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目标。预习目标过低,学生简单阅读课本就能达到这个目标,就不能启动理性思维,进入不到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中。如果预习目标过高,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压力。长期下来,影响他们对初中科学的学习兴趣,或对课堂产生依赖性,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在设计预习作业应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出发分层次布置作业量。
例如:布置预习七下第二章《第6节摩擦的利和弊》的预习作业。
必做题: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 具有 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 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间有 ;(2)两个物体接触面 ;(3)两个物体接触面间发生 。
3、动手做“筷子提米”实验,一开始用力压紧米,筷子 (填“能”、“不能”)提起纸杯中的米;后往米中倒入水,并等一段时间后,发现米粒吸水变大,此时筷子 (填“能”、“不能”)提起纸杯中的米。
提高题:上题“筷子提米”实验,为什么后来筷子能提起整杯米?
通过分层布置预习作业,我发现,很多后进生敢于挑战自己,对提高题他们也会通过问家长或同学有选择的去做。这样预习,好的学生能“吃得饱”,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办得到”。既唤起了学生成功的体验,又从不同角度掌握了学习规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为第二天课堂展示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二、难点台阶化
预习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知识,而知识中往往有些即是重点又是难点,那么在预习作业中,面对成为学生的“拦路虎”的难题。给学生搭个台阶段,才能让他们在预习中有章可循。
如“摩擦力的方向”这个教学难题,我对预习题作了如下的设置:
1、做一做:将手掌平放在课桌面上,轻轻往后拉,桌子静止,此时手感到受到桌面摩擦力的作用,手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与手运动方向 (选填“一致”“相反”)。此时再增大手按压桌面的力,手往后拉,看到桌子跟着手的方向运动了,是因为桌子受到手与桌面间 的作用而运动,此时桌子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与桌子的运动方向 (选填“一致”“相反”)。
2、想一想:人在跑步机上跑步,人往前跑,而跑步机上的履带往人身____(填“前”“后”)运动,是因为鞋与跑步机间履带有摩擦力的作用。鞋子受的摩擦力方向 ,与人运动方向一致;而履带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与履带运动方向一致。
3、由上两题我们可得出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一致也可能相反。
通过学生动手做一做体会科学,将难点分解成小问题,又通过填空的形式引领学生思考。再通过想一想,将大脑中刚形成的知识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进行分析应用,真正达到吃透难点。最后进行比较总结得出结论。
三、过程学法化
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新课程提倡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进行知识的建构和归纳。此时,预习作业中学法的引导作用就尤为重要。
如:在七下第三章《第5节植物的一生》中预习作业是为样布置的:
1、从家中找出谷粒、花生米、大豆、玉米、桔子粒等种子,用水浸泡后对照课本上的图剥开种皮,认识各结构名称。
2、“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的探究活动。
(1)、我认为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有 、 、 。
(2)、我们应当采用 法来进行实验探究
(3)、在探究种子萌发与温度有关时,我们应当控制 、 、 保持不变。
做一做:可在家长配合下或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一周观察并记录萌发结果,要求学生设计记录方式: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享受学习乐趣,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作业。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的时候熟悉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操作中强化了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学习技能和知识点同时收获,一举多得。
四、反馈激励化
激励就是根据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外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处于兴奋状态。在科学预习作业的批阅中,教师给予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作业的认真程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平时教学中做到:
1、反馈及时,为二次备课提供依据。教师可借助钉钉在线布置预习作业,已认识到作业有及时反馈、沟通的教学功能,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要准时上交,并由教师进行全部或部份批改,从中获取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信息。为再进行的二次备课提供参考依据,增加授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真正做到精讲、巧练。否则,学生容易认为老师不重视预习作业,随随便便做一下就好了,这样不但影响了学生预习作业的有效性,还挫败了学生认真预习作业的积极性。
2、赏识错题。我们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其目的就是要发现学生对新知识的存在的错误认识。所以不管学生的预习作业做得怎么样,只要是学生认真独立完成的作业,教师都应以宽容、勉励的态度评价学生的预习作业,给予得当的点评。赏识学生的错题,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新起点。赏识就是一种激励。
如:我在批阅一位学生的摩擦力的预习作业时,他将摩擦力的方向写成了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我在他的本子写到:“你能讲出你的内心想法很好,若能再仔细地看看书,你会学得更好。”如果有同学作业不认真我就写“老师相信你下次作业你会做的比这次更认真!”等让学生感受到预习作业只要按自己真实想法去做,哪怕做错了也是成功的,同样会得到老师的表扬。成功的喜悦是学生有效预习作业持之以恒的动力,是学生真正树立主动学习观的保障!从这次师生的对话后,他学科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通过“四化”指导学生预习,预习效果好了,课堂效益更佳,但不能代替课堂上老师的实验和系统化的讲述,只是对老师的备课、上课要求更高了。因此,老师应加强学生提升自身素养,适应“以学定教”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2011)
[2]曹俊.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初中科学作业设计与应用.浙江教学研究2018(6)
[3] 高等教育出版社.初中科学课程学法指导2008第1版
【作者简介】郑超龙,(1973.03),男,汉族,浙江省江山市人,本科,职称:高级教师。
邮寄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含浦镇学士街道邦盛.水岸御园7栋 电话:1862758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