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医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赵川乐
[导读] 本文以上海健康医学院“00”后医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研和
        赵川乐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上海  201318

        摘要:本文以上海健康医学院“00”后医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研和座谈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调查分析“00”后医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为现在高校中“00”后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探索新途径,提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00”后;医学生;思想;行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00”后学生在高校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高校学生群体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医学类大学生是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00 后”大学生出生在中国的新时代,他们生命的黄金时期覆盖着“两个100 年”的战略目标,是担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强国一代”[1]。国际国内形势多变,网络信息化时代发展迅速,受中西方文化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现状的影响,“00”后医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准确把握“00”后医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探索出适宜的教育引导方法,更好的促进“00”后医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00”后医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现状分析
1、“00”后医学生思想稳定讲诚信,主动关心时事政治,具较强的道德意识
        调查显示,91%的学生认为是现代大学生是具有很强道德意识的一代。82.67%的同学认为大学里有必要开设思政课,可以通过这些课程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98.55%的同学会认真听思政类课程,态度端正。98.4%的学生会做到诚信,在争取入党方面,94.35%的学生都会选择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但入党动机不一。目前学生认为对其思想政治走向影响,由多到少为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家庭教育等。在信息关注度上,最感兴趣的为国家大事、社会头条。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是通过网络媒体、报纸电视。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学生喜欢的方式依次是演讲辩论看电教片、社会实践、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传统授课等。
        2、大学生生活状态总体积极向上,但不乏“佛系”和“迷茫”
        调查显示,入学至今医学生的大学生活状态,63.74%为朝气蓬勃,心情舒畅;16.55%的学生感到前途未卜,心情抑郁;11.23%的学生刻苦学习、书本网友;还有6.47%的学生无所事事,没有目标。同时“00”后医学生在大学所展示的风格54.63%的学生低调做人,做自己喜欢的事;18.78%的学生开心最重要与世无争,凭感觉走;16.3%的学生处处以学业为重,适度参加有意义的活动;10.29%的学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把大学看做舞台。
         3、医学学科较难课业繁重,学生普遍懒于行动,导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调查显示,55.04%的学生认为,相比于其他学科,医学课程更繁重没有太多课余时间;41.8%的学生认为能接受;仅3.16%的学生认为稍轻松。相应的,在对学习状况满意度方面,48.63%的同学选择满意,学业任务和学习效果整体较好;48.27%的学生认为还行,能完成,但效果一般。大部分学生认为首先是科目本身较难学会,不能很好把握,依次为自身懒惰、学校活动繁杂时间不能协调、对本学科的不感兴趣。在大学里想得到哪方面的选择中,排名前二的为专业知识、社会活动能力,认为医学生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但大学毕业前,最令学生感到苦恼的也正是自身知识、能力不适应社会需求。
        4、肯定医类职业的伟大性,但行动力有待加强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92.96%的学生认为,我国抗击疫情的能力很好,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安心,如果需要自己也会积极加入,6.83%的学生肯定我国抗击疫情的能力,但是自己会犹豫加入。疫情中,医务人员展现了伟大的职业精神,对此78.84%的学生认为更坚定了他们的学医选择,以后也会为祖国卫生事业发光发热。20.49%的学生为医务人员的行为感动点赞,但轮到自己会犹豫。在毕业后是否愿意服务基层或者到西部贫困地区,91.7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意义,并且有38.75%的同学愿意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52.97%的学生虽然认为有意义,但选择时会再考虑,缺少勇气,也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
        5、职业选择明确,价值观端正
        在选择学医的目的上,68.34%的学生是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18.78%的学生是为了好找工作收入高社会地位还行,剩下10%左右的学生是父母要求或者调剂。在对自己专业满意度上,97.93%的同学还是处于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专业认可度较高。前不久的医患矛盾频出,92.91%的学生都能看清矛盾属于个别情况,仍会保持医者初心,做好本职工作。如路途中遇到病人需要帮助,95.96%的学生都会坚守医学人道主义救助他人,也有要留下证据保护自己的意识。鉴于当今医闹事件以及疫情,如果再有一次选择机会,93.38%的学生仍会选择学医。60.32%的学生认为更坚定了学医决心,非常有意义,26.13%的学生不会因其他事件影响自己选择,还有6.93%的学生反倒因为看到了医学事业的伟大,现在愿意主动选择学医。


二、“00”后医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较为模糊,较为功利化
        调查显示,“00”后医学生思想端正,道德意识较强,对国家大事、社会头条关注度高,但理论功底较弱,对深层社会问题缺少全面的认识。学生入党积极性高,但是入党动机不一,部分学生因为其他功利性原因选择入党。现今社会,价值观开放多元,学生理想信念较为模糊,功利性较强。
2、学习生活状态整体积极向上、学习能力强,但普遍懒惰,表现出迷茫、佛系
        调查显示,“00”后医学生学习目的较为明确,学习期望高,但学习状态较为松懈,行动力和自控力较弱,对未来职业规划不清晰,导致常常处于迷茫状态,这可能由于设立目标过高或者没有目标追求导致的。部分学生喜于享乐,思想懒惰、行为懒惰造成“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现状,只觉得焦虑迷茫,但“懒”于付诸于行动改变现状。能够清晰意识到专业知识和能力是在校园里最想获得的,同样也是毕业前感到最不自信的,在校期间练就的本领不足,毕业时缺少自信。还有部分学生过于“佛系”,这可能是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影响,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或者不喜欢本学科造成的。
3、过于依赖父母家人,缺少自立精神
    调查范围内的部分“00”后医学生虽已成年,但在很多事情上依赖父母家人。在选择大学专业上或者选择未来职业上,缺少自己的想法,较多听从父母意见。造成了对本专业并不完全感兴趣,学习劲头不足,在校期间产生迷茫或者不适应,对未来规划不清晰,反而浪费了在校的宝贵时间。未来职业理想上,同样可能会听从父母意见,缺少自立和勇气。
4、认知和行为存在知行不一的问题
         调查显示,近年来医患矛盾凸显,以及今年初疫情袭来,并没有过度打击医学生学医初心、降低学习本专业的热情,“00”后医学生肯定了我国防疫能力,坚定了学医选择。但是让学生选择,他们还是会犹豫去到危险的地方。就像毕业后他们认为支援西部或者服务基层非常有意义,但不一定都会选择这样做,一方面自身追求舒适优裕的环境,不愿意吃苦,另一方面也受家庭因素影响。
 三、“00”后医学生思想行为教育路径探索
1、高校应充分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校是育人的主阵地,要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有效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三全育人”,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一方面借助课堂这个“主渠道”,另一方面则着力抓好大学生日常生活这个“主阵地”,实现“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2]。整合教职工资源,从上至下,以身作则,应使全校教职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思政教育不仅是课堂上的任务,同时要贯穿日常生活中,结合学生活动、后勤服务、园区管理、校园文化等,在吃住行中同样体现。整合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将德育贯穿于教育始终,思政课与就业、创新创业、心理、专业课选修课程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2、设立思政教育体系,未雨绸缪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过程,要把始终把“三全育人”理念贯彻全程,规划好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生入学初,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学生刚步入校园正是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在此时期扣好第一颗扣子。入校后要充分发挥专业课选修课的德育优势,一二课堂相结合,教师要结合课程思政,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深入社会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党团类、学生思政类社团,定期组织主题教育。学生干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争当标兵,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良好形象,发挥榜样作用。离校要做好离校教育,医学类学生更应具有正确的三观和良好品质。高校应有一套成熟的思政教育体系,并且要与时俱进,未雨绸缪,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3、创新工作教育方式
   “00”后医学生具有个性,喜欢新鲜事物,在思政教育方式上,应与时俱进,党团组织应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学生组织用好特殊纪念日等节点,通过开展活动进行教育效果更好;邀请优秀校友代表学生代表进行讲座,树立榜样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上进心;网络已成为常见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网络是把双刃剑,应发挥网络正面作用,让学生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中学会辨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善用学生关注的公众号、微博、易班、抖音等,做学生感兴趣又能寓教于乐的网络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渗入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最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3]
4、选择适宜医学生的思政教育方法,加强人文素养
        针对医学生的特殊群体性,应关注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近年来,医患矛盾突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医学生扎实专业知识是基础,也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校期间练就本领,更好的服务社会。学生个性特点不同,对于典型学生,因人而异个别谈话。观看与专业相关题材的报道,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校园故事。“深刻的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4]可以邀请优秀校友代表,运用现有的医务人员工作案例,激发学生专业认同感和身份意识。高校的教师和辅导员应以身作则,培养人格魅力,让学生信任自己,从而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纪妹.新时代“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讨[J].智库时代,2020(14):92-93.
[2]曾平,梁满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05):46-49.
[3]邹霞,杨长河,徐盼龙.“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以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109-111.
[4]苏玉波.同向同行·合力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学术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145-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