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如何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张士玉
[导读] 我从教已经23年了,当了班主任也已经23年了,在这23年的班主任管理中,
        张士玉
        安徽省泗县第三中学      安徽 宿州 234300
        我从教已经23年了,当了班主任也已经23年了,在这23年的班主任管理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有痛苦,有汗水也有泪水,从无知到有知,从学生的打骂到今天的心理护理,一路走来,感慨万千,下面就来谈谈作为教师如何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护理。
一、学习方面心理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这都给学生心理造成压力。他的外在表现是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瞌睡、失眠等。导致心理产生的问题是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目光呆滞,破罐破摔等现象。针对这方面心理问题,采取的措施是:①指导他学习方法和技巧,关键是要找到他本人学习方面有哪些优点,你要把他这个优点放大,甚至在班里要公开表扬他这方面的优点,一是鼓励二是鞭策。②帮助他树立短期的小目标,这个目标要容易实现。否则会加剧他的心理问题。为了让他能够顺利完成目标,在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把他的目标贴在教室里或课桌的左上角,让他时时刻刻记着他的目标,同时我们教师要时刻进行关注。③在班级里经常开展一些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同时利用班会课或自习课学习一些励志人物等,要让他们学习充满动力,要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努力付出,就是一种磨练。不管前途如何,树立今天我努力我快乐。
二、人际交往方面心理问题
        由于目前中小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或留守儿童,他们在家庭中交往对象大多为成年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因此学生普遍比较任性、固执、依赖性较强,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导致不愿意与其他人正常交往,即使交往时也是带着防范性心理,情节严重的还会出现恐惧感,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一种压抑,产生消极情绪。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的措施是:①在班级里开展集体活动,增加学生间交流机会,比如:初一高一起始年级,可以开展“肯定自我”活动,每一位同学到班级前面介绍自己,你好、我叫----、很高兴认识你、我有千千万万个优点,今天我只告诉你一个人、我的优点是----。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同时又可以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②结对帮扶,有意识的让一些外向的学生和内向学生同桌。通过同学之间帮扶解决其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③挖掘出他的长处,比如:他擅长打篮球、品乓球、体育、画画、唱歌等,让他的长处发光发亮。总而言之,让他找到自信。
三、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青春期是指孩子到了一定年龄的的时候,往往容易产生一种与家长老师长辈等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话宁愿与同伴说,也不愿意与家长说,对于外界的好心批评,他们动不动就反驳对立,这种逆反心理,绝不是偶然的冲动,而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他是在向外界证明我长大了,不要把我当做小孩子看待,我要独立了,我的行为我的想法希望得到大人们认同。针对青春期的心理问题采取的措施是:①首先要保持冷静,观察学生的变化,从师生转换角度分析问题的原因,然后再慢慢沟通。切不可以大人的身份去批评说教,谁都年轻过,谁年轻时没有犯过错误。犯错误时正常的,但要正确引导他改正错误,少犯错误。②要学会倾听,中间不要打断讲话,适当的时候可以点头或给与中性回答,因为倾听的过程也是他对外释放压力的过程。从倾听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至关重要。同时也为我们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做好预警准备。③共情进入他的世界,陪伴他一段时间,找到你和他之间的共同点,然后利用共同点征服他,从而慢慢的引导他,走出青春期的叛逆心理。

我这里有一个案例:小王的父母是做生意的,每天只有晚上才有时间陪孩子,小王每天放学之后独自一个人在家,无聊时就上网,进而产生了网瘾,父母回来发现之后,就批评教育,越批评小王就越反感,最后还在家摔东西,就和父母对着干,父母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找到了我,我到他家之后,他开始排斥我,不理我,我也不吱声,我就是陪伴你、观察你,最后是表扬你,他在打游戏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然后给与高度评价,打到高兴处,他就打开了话题,说打游戏是如何如何的好玩、自己每次到家都是一个人太无聊了,只有通过打游戏消遣时间,然后他问我会不会打游戏,我说不会,我说你这些都是小孩游戏,人人都可以玩,我会玩的人人都不会,他很好奇问我说你会什么,于是我就趁机转移他的视线,我说我会很多东西,这些都是我的努力得到的,目前中国的垃圾分类箱都是我的专利,我有专利证书,另外我还知道你心理在想什么,他更好奇了,说你能知道我想什么吗?我说我知道,但有个条件,如果我说出来了那下面你怎么做,他说如果你说对了,你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说好那我们就来个约定,作为男人一定要诚实守信,否则下次我看不起你,这时一定要给他“高帽子”戴,最后通过心理测试,他服气了,然后我又趁热打铁给他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条理、要有个度。通过一段时间相处,我们之间达成了一个约定,每天放学回家后,必须先完成作业,然后可以适当的玩玩。这个小孩后来也顺利的考取了高中。实质上对于青春期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或家长要学会陪伴。
四、挫折性心理问题
这类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大,主要表现是情绪
低落,沉默寡言,眼睛红肿、自言自语等。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及时跟踪疏导,否则会有大事发生,如果有必要,要及时向学校汇报,或让家长带回家去,走时一定要留有请假条。我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次我上课,发现有一名上课时不抬头但又没有睡觉的学生,提问她时头发散乱、眼睛红肿,站起来时神情恍惚。于是下课后,我及时通过同桌了解情况,发现事情真不简单,晚一步就有可能发生大事,原来他父母刚刚离婚,母亲又是外地人,带着她一个人在家艰难的度日,她母亲脾气不好,一放学回家就好说她,刚刚昨天晚上还打了她一顿,现在她心里非常苦闷,认为自己是多余没有人要孩子,如果不是同学刚才拉住她,刚刚她就想从楼上跳下去,在了解这些信息后,我第一时间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约谈她的母亲, 在和她的母亲进行心理沟通之后,我又趁热打铁,在征得学生同意后我买了些水果开车带她回家进行家访,中午我又带他们娘俩到饭店吃了一顿饭,席间我又有意让她母亲给她往碗里夹了菜,并且当着我的面给孩子道了歉,一下子家庭的气氛又好了很多,最后这名学生平安的考取了学校。这些是因为家庭的案例很多,大多数是因为家长的原因,而不是因为学生的原因。所以有时在做好学生心理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家长的心理工作。
五、强迫型心理问题
什么是强迫型心理问题,就是想法和行为反复的出现,自己无能
为力远离困扰,情节严重时出现焦虑或非常不适,不断唠叨没有完成这件事的心情,难以摆脱,甚至走向极端。作为老师来讲,前期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并且要让家长配合,后期就没有必要沟通了,最好把他交给心理医生,实在不行让其家长带回家。否则在校期间会给你带来一系列麻烦,这样的学生我遇到过,当时他也是从其他学校转过来的,上课时不听课好动,有时坐在哪里望着你笑,时不时还会弄出一些声响,搞的班里老师和学生都有意见,我尝试着想尽一切办法也没有什么效果,哪怕我给他“糖衣炮弹”都不起作用,所以每天我最大的烦恼就是看住他不能出事,后来我发现他的眼睛越来越不正常,就像那一种有精神病人的眼神,我更害怕了,后来我报告了学校,在征得家长同意后让其带回家。他也是一个单亲家庭。母亲是位领导很强势,孩子从小缺少父爱,母亲对他要求太严,安排的事情只要他做不到,就会被批评,所以他在家里缺乏安全感,两年以后我听说他在家自杀了。像这样的学生因为家庭原因导致的案例很多,有的时候看似学生问题,实际上是家庭问题,我们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家长工作。我带的是艺术班的班主任,接触的学生大多数是问题学生,有的就是在其他班混不下去,经过劝解来我班的,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呢?家长还不知道,最后埋怨老师为什么让孩子学艺术!有的家长甚至当着我的面说,我们也知道孩子学习不好,我门也没有准备让他考大学,就是希望她能毕业就可以了,像这样的家长我们没有办法,但孩子在你班里,你还是要问的,不出事更好,出了事他会到学校找你麻烦的。
        总之,回顾过去的工作,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难免有与学生沟通交流不到位的地方,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我们用心呵护,采取更灵活有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一定会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