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定县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现状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张 升
[导读]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西部,隶属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位于素有“
        张 升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化处中学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西部,隶属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位于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的黔中腹地。东与安顺市西秀区轿子山镇、安顺市开发区宋旗镇相接,西与毕节市织金县上坪寨乡、猫场镇相连,南与安顺市开发区么铺镇、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相邻,西靠六枝特区龙场乡、毕节市织金县白泥乡,北与织金县熊家场乡相毗。普定县城距安顺28公里,距贵阳118公里。辖区东西长51.4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1079.9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五十万人。全县有在校小学生约4万人,初中学生约2.5万人。由于我县地处山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在总人口中有近70%是农村人口,为了增加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每年都会有大量农村人员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的人员给家庭、家乡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为家庭的脱贫致富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可也给农村家庭孩子的教育带来了问题。很多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孩子教育的问题主要就是学校老师,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形成了典型的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现象。学校教育相对没问题,可缺少家庭与学校配合的教育就成了问题,而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又是另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家庭隔代教育的问题。
一、当前普定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县目前在校学生的留守儿童中初中约占在20%,小学约占10%,有些年份占比还跟高。这么多的留守儿童,再加上没有进学校读书的孩子,数据就更大。孩子留在家里,要么跟着孩子的爷爷、奶奶在一起,要么跟着孩子的外公、外婆在一起,也有的是跟叔叔、伯伯、姨爹、姨妈在一起,虽然孩子的长辈们都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可又怎能代替父母的亲子教育呢?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有一种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家庭教育,就是“一辈不管一辈事”,或是只管两种人,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由于受这种思想的影响,通常在家庭中,爷爷辈要教育孙子辈的一般都是讲道理的多,体罚的少。我曾经就遇到过,孙子在学校违反了纪律,爷爷来了,当然也很配合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可一般遇上学生违反这样的情况,如果是家长亲自到的话,一定会体罚孩子几下,让他们有一个认识的同时,还会有惧怕。但孩子的爷爷就没有,处理完后我问孩子的爷爷,爷爷就说“怕孩子长大了记恨”。可见隔代教育是有弊端的。所以,我县的隔代教育存在数据大,受传统思想影响重,当然这也是我国目前农村家庭教育面临的现状。
二、普定农村家庭隔代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隔代教育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是存在的,家庭隔代教育是一种普遍的存在,一时也没法改变的现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的一种模式。但就目前农村家庭隔代教育来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来说,我认为是弊大于利。
        从当前我们普定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年龄构成看,一般孩子在十六岁及其以下的家庭,祖辈都在五十岁及其以上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由于受那个时代的影响,文化都不会太高,大多为初中或小学毕业,少数高中毕业,当然不识字的很少。再从现在的生活压力看,他们一方面是孩子的父亲、祖父,可他们也还是别人的孩子,也还要承担着赡养老人的义务,教育孙子辈的精力和能力还是不足。当然,在他们来说,很多人都是经历过打工潮,也是在外面感受过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苦的一代。
        所以在家庭隔代教育中,由于这么多因素的影响。有的家庭在教育中会用自己经历过的,吃过的苦,自己在经历中成长的见识教育孩子,使其进入良性的教育环境,健康成长;但多数家庭由于自身的文化不高、多年在外经历中养成的不良习气,或是暴富思维影响孩子,使孩子在其隔代教育中也染上一些不良习气,使家庭教育留下隐患;也有一些家庭,由于家长在外经历过程中吃的苦太多,对孩子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最后孩子压力过大而导致教育失败等等。
        同时,现在的孩子这一代,正处于数字话时代,接受的信息比过去的多,家庭由于没有从小教育好,让孩子没有利用好信息来学习,反而是让孩子进入了游戏、或不良信息获取上。

如我见到一个家长,他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在打工多年,现在也小有成就,孩子现在在外开店,经济情况可以,但孙子是在家由他们带,他也知道手机孙子玩多了不好,可是只要孙子一闹,为了让孙子不闹,又把手机给孙继续玩游戏,这样下去,这孙子的成长真的令人担忧。
        因此,我个人认为,现在在我们普定农村家庭隔代教育总体情况是弊多,利少。
三、对普定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策略
        作为家庭都是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想法,作为老师我们也希望学生成才。目标一致,只是在农村家庭隔代教育中苦于没有人指路,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成为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指路人,引领人。下面是我给农村家长进行隔代教育的几点策略:
        首先,不在孩子面前说他父母的不是。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好说话的技巧,懂得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如果我们总在孩子面前说他父母的不是,不仅会贬低父母在他心目中的形象,而且还会在无形中“教”会他随便论人是非。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贬低他的父母。
        另外,孩子就像一台永不停息的录像机,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说什么、做什么,他也会跟着说什么、做什么。如果我们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他父母或他人的不是,很容易导致他养成随便论人是非的习惯。
因此,为了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们与子女一定要齐心合力,千万不要在他面前说他父母的不是,做好表率。
        其次,当子女教育孩子时,不干涉。
        俗话说:“隔代亲。”的确,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疼爱孩子,有时候会比子女对孩子的爱更甚。所以,每当我们看到孩子受到子女的严厉批评时,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干涉子女教育孩子。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疼爱已经变质了,变成了溺爱。那么,我们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另外,如果我们总是充当孩子的“保护伞”,会让他变得有恃无恐,根本不把父母的教育放在心上,甚至还会借助我们的“势力”去抵抗父母的管教。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服从管教。想一想,培养出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是我们的本意吗?当然不是。
        所以,当子女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不要对其教育方式指手画脚,不要习惯性地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包庇孩子,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子女,而是和子女站在一个阵线上。唯有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再次,不要在孙辈面前教育自己的子女。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当仁不让地安排孩子生活之外的其他教育事宜。甚至,在子女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会时不时地介入其中,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个人权威,为孩子“保驾护航”。殊不知,我们这样做不仅无益于孩子的成长,还经常会引发家庭矛盾。而这一切都可能被不具备是非判断能力的孩子看在眼里。更可怕的是,孩子可能会记在心中,学着我们的样子“教育”他的父母。
        如果我们经常在孩子面前教育自己的子女,势必会导致子女在孩子心中渐渐失去威信和地位。那么,当我们的子女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还愿意洗耳恭听吗?他可能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像子女顶撞我们一样去顶撞他的父母。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自己的子女,而是要给予尊重,并教育孩子学会尊重父母。唯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良好美德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最后,作为孩子的父母,孩子是你生的,教育是你的义务,不管工作再忙,生活在累,压力再大,我们也要履行自己的责任,争取最多的时间,尽最大的义务,来亲子管教孩子,不要让隔代教育占主导,我们置身事外,而是我们占主导,隔代教育占是辅助,相辅相成,共同努力,培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做到可持续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