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班主任的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陈桂霞
[导读] 小学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小学语文教育和班级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陈桂霞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五龙山完小,湖南 永州  425614
        摘要:小学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小学语文教育和班级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实际的行动。小学语文教育和班级管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也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需要在中间起到调节、把控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班主任;管理措施
本文从语文情感因素、教学思维、人文特色等方面浅谈了推进班级建设的可行性策略,为教师推进班级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同时为促进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关于农村学校学生的概要分析
(一)部分学生缺乏关爱
这种家庭里的孩子,因为长期孩子的父母不在家或者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孩子严重缺乏关爱。因此班主任对这些孩子给予特殊关爱的时候,这些孩子很容易“受宠若惊”。有一个女孩,她的妈妈在她两个月的时候离开了这个家,去了兰州。这个孩子的父亲喝酒抽烟,不管家。奶奶心脏病,爷爷胃癌,她严重缺乏关爱。我们在实施关爱的时候,对这个孩子给予了比别的留守儿童更加密集的关爱,但是,意想不到的情况也出现了,这个女孩要么受宠若惊,非常兴奋;要么莫名其妙地情绪低落!我们对这种情况分析研究后得出结论:这是孩子从小没有母爱和缺乏必要的成长树立的表现。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重新塑造她的心理,让她有基本的价值观和是非观,教育她独立起来。
(二)部分学生被过度溺爱
有很多留守儿童,在他们不到一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他们的爸爸长期在外打工。他们的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爷爷奶奶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爷爷奶奶认为孩子缺乏母爱,所以就倍加“疼爱”他们。殊不知,这种疼爱用错了方法,孩子没有独立意识、不懂感恩,认为所有人对他的关爱都是应该的。对于这种“留守儿童”,我们在实施关爱的时候,还是首先对他的价值观进行“矫正”,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感恩;其次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独立;最后要让他们建立起和别的孩子基本持平的价值观。
        二、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班主任的管理措施
(一)结合文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语文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具有强烈的情感特征,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科特点,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的情感因素,管理好学生以及班级班风建设工作,这也是作为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同时,利于教师把握学生们情感的动向,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为管理好班级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们学会与同学进行良好的表达,体验情感间的沟通,从而具有人文情怀。


例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杨桃这个实物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们实践性的照画杨桃慢慢引发学生们的思考,杨桃到底是什么形状,从而引到课本内容说明杨桃的形状是五角星,进而阐述一个道理:看问题的角度不能过于单一,要结合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并解决问题。最后,将道理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举例阐述:同学间发生矛盾时,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对方为什么会生气,不要只单一的从自己的角度考虑矛盾发生的问题。这样很好的将语文教学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利用语文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教会学生间相处要学会包容。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今后教师的班级管理奠定的良好的基础,进一步促进教师班级管理活动的的开展。
(二)运用因材施教的管理理念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倾向于语文思维,加强语文思维与班级管理间的紧密联系,切实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教师要将语文学习中的感情因素同班级管理进行巧妙的融合,时刻保持清晰的管理思路,善于将课本内容进行发散,不拘泥于书本知识,有效发挥引导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接受力等各方面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实现综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高量。当然,差异性班级管理并不等于教师对学生怀有歧视性态度,而是基于现实情况,实现师生间互相尊重的过程,彰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与管理办法。
例如,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个别学生受童年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在小时候就已经完成掌握此诗的整体含义并会熟练地背诵,而一部分学生小时候没有受到这方面的熏陶,在诗词理解方面欠缺,这需要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结合语文的教学思维模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学习中,学会融合贯通并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诗词,慢慢通过朗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不建议教师要求学生死记课本内容,要用语文教学思维模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无限的文化底蕴。
(三)借助主题班会推进班级管理
小学生精力充沛,对任何事物都具有好奇心,具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之一,教师可以运用语文人文特色,组织学生进行语文主题班会活动,利用星期五的最后一节课或者星期一的最后一节课,满足学生表达的情绪情感,增强学生间在学习上的沟通交流,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推进班级管理科学化。
例如,结合朗诵,成语接龙等主题班会活动,或者组织对经典文章、名著进行集体性研读,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方面的教育主题班会,结合课文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班会上学生可自觉到讲台上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对班会进行概括性的总结,达到教师对课堂的辅助管理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及熟练地运用。主题班会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利于建设良好的班级班风,促进同学间的友谊,加深教师和学生间的了解,使其成为连接师生间的纽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小学生们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对整个世界缺乏全面的认知,身心仍然处在不断地发展、探索的阶段,因此,教师们对小学生们的引导至关重要。在语文学科班主任中,教师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有利于小学生们健康的成长,促进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正红.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9(13).
[2]皮永英.小学语文教学与小学班级管理的巧妙结合[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