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琰
宣威市车山镇初级中学 云南 宣威655408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语文课程的教学一直都承载着培养与构建学生价值观的重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思想点,透过文本的教学来有效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价值体系。
关键词:中学语文;价值观;构建体系;教学
语文课程教学价值的一种直观体现就是能够辅助学生价值体系的构建。教师在平时的课文讲授时要充分体现这一点,并且要透过那些优质的课文来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充分发挥这些文章的引导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涉猎一些优质的课外读物,透过文 学的熏陶来进一步实现学生价值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价值体系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要在课堂上沿着正确的方向给予学生更多指导与帮助,让学生的价值体系逐渐形成,并且找到正确的理解与看待世界的方式。要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对中学语文教育中价值观构建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是学生在构建价值体系时的一个重要根基。中学的语文教材,有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厚实的底蕴,韩愈说:“文以载道”。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爱国主义思想和做人的道理,也体现了对人文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与利用这类教学文本。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选取的方法要合理,如果是一味的说教或者灌输,学生很难真的接受教师的观点,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充分发挥相应文本的影响作用和感染力,透过文本教学来 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种方式不仅学生更易于接受,大家也会从文章中感受到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有些价值内容最好是与现实相联系,是学生感兴趣,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往往是世人关注焦点,也是中学生议论的亮点,有的甚至是中学生自己亟待解决的问题。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最重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毛泽东的不朽之作《沁园春.长沙》就是一篇佳作。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表达了对祖 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 土当年万户侯--这些则表达了作者对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的蔑视, 从这些慷慨激昂的文字中能够领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诗作,来教育学生,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精神受到净化与熏陶。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价值观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学生只有首先具备热爱祖国的情感,才能够对于很多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 这也是学生价值观构建的一个重要要素。
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建设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顽强勇敢、知难而进、助人为乐、严已宽人等优良品质。让学生多接触积极的课外读物,教师应当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范畴,让学生在接触各种不同的课外读物的过程中来受到正面的影响与熏陶。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有代表性的课外读物,尤其是那些能够对于学生价值观形成产生积极正面推动的文本。这既是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丰富与拓宽,这也会为学生价值观的构建提供基石。很多读物都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教师既可以给学生推荐,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点进行灵活选择。 例如鼓励学生阅读保尔柯察金的著名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会使学生树立不怕苦难,自强不屈的价值取向;通过阅读《平凡的世 界》体会文章中主人公坎坷的人生经历,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这也是一种对学生的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鼓励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 人生价值。学生只有广涉猎,自己的视野才会拓宽,对于事物的理解与认知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和成熟,这也是学生积极价值观形成的一个过程。
三、引导学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学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尊感、友情感、正义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励人、教育人、塑造人、规范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
在价值观教育中,我有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当代社会将更重视个体知识、智慧、才能的充分发挥,更强调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独立自主作用。提倡竞争,鼓励学生敢干敢闯。谁要是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就会被生机勃勃的市场经济的大潮所淘汰。这种变化,必然给学生以很大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展开激烈似的竞争。我们应该积极地加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更好地把个人奋斗目标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这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务实,讲究效率的观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堂活动将诸多知识点融化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让学生们学得轻松,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也为学生以后踏上社会增强了心理素质和竞争能力奠定了基础,正确认识自己强化成才意识。通过课堂及活动培养自尊感、友情感、正义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励人、教育人、塑造人、规范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
四、加强师生间、学生间学习交流探讨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立更多让学生 间进行交流研讨的过程,可以是结合文本学习后自己的感受进行的分享,也可以是学生最近在课外阅读中读到的一些内容的交互。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现在有些学生迷恋电脑游戏而心浮气躁,面对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难以辨别真伪。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向学生推荐有益的书籍、杂志,推荐优秀的电视节目,创办班级图书角等形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真情、真爱,学会明辨是非,得失取舍,培养人格健全的中学生。
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研讨可以加深学生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 会受到其他同学的一些想法与理念的激发,自己的思路也会拓宽。 不仅如此,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学生会逐渐产生自己对于问题理解与看待的视角。鼓励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身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在同学相互交流之间,思想的彼此碰撞与情感的交流间,会有更深的体会,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精神上的熏陶,得到更多的人生启示,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道德素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多设立这样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价值体系的构建有着明显的辅助功效。引导学生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会团结友善、和谐合作、自主进取,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彦 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4
[2]曹方姣体验与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关系[]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03
[3]陈海艳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培养研究,2011
[4]李京 基于人本思想谈中学语文教师的人文关怀[]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