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古春梅
[导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是用图片、表格、示意图、注释、
        古春梅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安流中学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是用图片、表格、示意图、注释、插图简介等来表达文字信息的一种文本形式[1]。非连续性文本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总结归纳信息、推断猜测信息、整合评价信息的能力[2]。在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为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即需开展针对性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本文从整合课程,开发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意识;开展习题训练,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等三方面做出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训练
引言: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侧重于群文阅读,在群文阅读基础下教师可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引导学生整合教材单元内容、增加课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提取、归纳、猜测、整合、评价等阅读能力。
一、整合课程,开发非连续性文本资源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主要集中在现代文阅读,主要以阅读材料和图表、注释、漫画、图表等材料组合而成。而探究高中语文统编版课文,与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的文章较少,这就需要教师能整合课程,从高中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中挖掘、开发出非连续性文本资源,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开发语文教材资源
        语文教材资源可从资料、文本等来进行主题单元的阅读学习和训练。(1)资料。非连续文阅读资料有导语、注释、阅读链接等等。教师可引导学生整合这些资料,学生在阅读、分析资料中提升阅读能力。(2)文本。语文教材中为了锻炼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教师可自己在语文文本中引入图表、插画,引导学生在图表数据中提炼关键信息。比如在《峨日朵雪峰之侧》、《百合花》等文章中,教师即可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图片,并配以具体数据,促使学生真切感受到非连续文本阅读的魅力,培养其阅读习惯。
        (二)整合其他课程资源
        比如教师可从课外书籍或其他科目中去学习、开发非文本阅读资源。在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中,学生早已习惯一段文字下面有配图、表格、注释等形式。因此教师可学习其他科目并改编语文教材,如在《拿来主义》中,教师即可将“拿来”“送来”的相关句子以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展示开。如一张图中含有“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完全国货小东西”等等,要求学生能在阅读文本后了解其图片属于“拿来”还是“送来”。借助于此种方式来锻炼学生分析归纳、提炼猜测的阅读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锻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意识
        在高中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中,将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意识,而且能消除学生对于阅读题型的畏难心理[3]。而生活中与非连续文本资源相关的有说明书、指示牌、商品广告、朋友圈的说说、绘本、地图等等,教师可善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解读此类问题。
        如教师可拿出收集的药品说明书,并将说明书放大投射在投影仪或PPT课件中。以常见的感冒药“999感冒灵”、“小柴胡颗粒”、“阿司匹林”、“银翘解毒丸”等为例。学生通过浏览四种药品的说明书,需要在规定的5分钟时间内说出“四种药品主要作用、四种药品哪一种针对感冒药性更强、哪一种药品使用范围最广?”学生需快速阅读、提取信息、归纳总结并最后得出答案。


        当教师多次利用生活中的非连续文本资源去测试学生、训练学生,潜移默化下学生也能细心观察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并试图去总结归纳、提取信息,这一过程强化了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意识。
三、开展习题训练,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习题训练是提升高中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最为重要的策略之一。笔者在总结归纳近几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型中发现,2015年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考察内容为“朱东润自传”、“将军赋采薇”;2016年内容“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吴文俊的数学世界”;2017年内容“频道运营”、“文化遗产”等等,其考查的方式都是选择题、简答题等,考查学生整合信息、概括要点、归纳总结等能力【4】。此外在2017年全国I卷中简答题“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中,就考查学生根据图片表格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此类题型较多,因此在非连续性文本习题训练中,教师要针对性传授相关的解题技巧,在习题训练中强化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其中解题技巧如下:
        (1)把握非连续性文本。即首先学生需要花2-3分钟时间梳理阅读文本,了解材料的构成,如由文字、图表、漫画等构成。随后再一一总结归纳出各部分中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此阶段为学生提炼关键信息打下坚实基础。
        (2)圈出关键信息。在每则材料中学生要善于动笔,圈出关键信息。关键信息大多与指代词、程度、范围、过渡句、总结句等等有关。如在2018年全国II卷中其材料“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重要支撑……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顺利跨越关口……就必须……就必须……”等等。其中“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等关键词即是文章材料的关键信息。
        (3)关注图表信息。图表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型中的常见事物,学生要把握住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如分析数据的大小、区间范围、比值、统计对象等等;关注图表的发展趋势来找准图表所给信息【5】。
        (4)理解文本意义。一般来讲非连续性阅读文本中常与实用类文本有关,其有着现实意义。因此学生在解答题型时就需把握住其意义去解答。
        (5)关注标题。标题是解答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因素。如2017年全国高考II卷中的“垃圾变资源,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等简答题,关注标题就能了解文本材料的关键信息在于“垃圾分类”。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高中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历年来的真题训练和解题技巧必不可少,学生才能在习题训练、解题技巧中提升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高中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需要加强训练,在整合开发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基础上寻找身边资源,锻炼学生的解题意识,随后在习题训练、掌握习题技巧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俊阳.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要聚合与实用[J].语文建设,2020(3):42-45.
[2]邹天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如何走出“读不懂,答不对”的困境[J].广东教育:高中版,2020(7):18-20.
[3]彭玉龙.图式理论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启示[J].中学语文,2020(14):10-12.
[4]奚华.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3):62-63.
[5]贾云贺.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9):5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