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东山路学校,安徽 淮北235000
摘要:德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应该深入研读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来渗透德育教育,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德育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能够继承并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从课内、课外两个方向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开展主题式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美德的体验。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策略探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积极开展班会活动,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教学与管理的良性循环。
一、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育内容中积极的设计一些德育教育的渗透性内容,是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求,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语文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人的道德品行并不是天生下来就马上存在的。或者说,虽然人有至善的善根,但是这一品德的保护和培养是需要后天努力的。因此,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帮助他人,怎样规避一些风险,并且成为更为无私的人,为集体奉献一定的力量,并且成为对于社会和家庭有用的人是极为重要的。
二、小学语文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
(一)结合语文课文知识开展德育教育
小学班主任将语文和德育教育结合的含义是指以小学语文课本为基础,班主任在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有关的德育教育。班主任要利用在语文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正能量影响和积极的思想,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学生的内在品质也得到了塑造。比如,学生通过阅读或者朗读的方式直观的接受积极又有教育意义的课文教材,从思想上提升自己的情感境界以及学会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情感流露的方式。而在写作训练中学生记录自己的读后感或者对课文精彩片段的仿写从而收获另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在写作中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获得更深层的思想提炼和素质教育的培养。
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早读的时间带领学生学习和朗读中国传统经典文学著作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等。在学生朗读这些具有礼仪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要多加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圣人先进的思想。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与管理结合塑造学生品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涵盖着诸多历史、文化和人文的内容。小学语文课堂所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文化建设。小学阶段是孩子塑造意识形态和三观的重要时期。书本知识对学生也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在讲解的过程要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例如,在讲解范仲淹、杜甫等人的诗词是就要带领学生能理解他们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心情。教师在讲解《火烧云》、《海底世界》等文章时,应该带领学生体味自然的瑰丽。
在讲解《不懂就问》时,要教育学生不耻下问,有一种探索知识的精神。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时,教师可以以“故乡”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怀。小学语文课堂应该重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课堂点滴中渗透中华文化和优秀的传统美德。班主任对于学生的管理除了习惯养成之外,更重要的是品质塑造和心理培养。
(三)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大量的教育实践已经充分表明了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主题的班会活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格外高涨,效果良好。
例如:在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班会上,不仅要向学生讲解生命有多重要,还要鼓励学生们将提前准备好的各种与“深爱生命”有关的内容进行展示。由于之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因此,学生们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普遍高涨。如有的学生朗诵了“珍爱生命”为主题的诗歌,有的学生以案例的形式展示了“珍爱生命”的真实故事,有的学生以演讲的形式歌颂了“珍爱生命”的主题,还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绘制的有关“珍爱生命”的图画……在多姿多彩的展示中,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对“珍爱生命”这一德育教育内容产生深刻的认知,知道了生命的珍贵,是应当被尊重与呵护的,自己既要尊重与保护自己的生命,同时还应当尊重与保护他人的生命,包括人、动物、植物等等一切。如此,相较于枯燥地向学生讲解生命的重要性,学生以自主参与的方式理解了尊重生命的意义。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所发挥出了预期中的理想教育效果。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优化德育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感到亲切,并愿意相信自己的班主任,就能够更好地跟随其引导,参与各项德育活动、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对此,班主任要注重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温暖和威严,并从心底敬重老师。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首先,班主任要尊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不同学生的人格、性格和爱好,并能与学生平等对话。无论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不以学习成绩论高下,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并帮助学生发扬自己的优势,使其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能够获得自尊和自信。其次,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并能像朋友一样和他们进行交流,班主任要把学生视为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要用温暖、阳光和爱心去浇灌,精心培育,认真栽培。当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注和温暖,他们就会逐渐信任自己的班主任,并愿意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活动和德育活动中来。
三、结语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的成长重要的奠基力量。为此,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活动中应当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采用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熏陶与感染,以使学生获得充足的道德给养,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丽娜.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12):33-35
[2]王鹏.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如何建立激励机制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135-138
[3]田莉蓉.论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措施[J].才智,2017(1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