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华钧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福和希望小学 511375
摘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是融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于一体的课程。相比单调的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引言
语文是小学全部学科中非常关键以及基础的一门课程,直接关系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讲课过程中,老师应该切实遵循新课程标准的需求,适当开展素质教育,增强小学语文讲课效果,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帮助其提升综合能力。
一、素质教学的目的
小学的语文教育是人生的一门基础课,因此必须提高素质教育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可以避免培养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只注重分数。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只关心分数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张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不能只关心少数尖子生,要实现整体的素质提升。素质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将会陷入一潭死水的境地,新课改要求推行素质教育,通过创新来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要提高素质就要有丰富的知识,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小学生学习综合知识,而不是只为了考分去做大量的练习题。
二、根据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现如今,初中语文课教材里面的内容,有很多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元素,教师可以根据利用阅读,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查阅然后同化其思想,让文章中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来,根据课堂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享受。教师可以把平时在课堂上课本里面的人物思想全部彰显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习如何思考,这样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思考能够提升自己的品质。(一)根据日常的提问和探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可以利用在课堂上根据教材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结合生活进行思考。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组成几个小组让其进行讨论,然后根据教师的引导把话题放在如何对待他人需要宽宏大量,让学生知道人和人之间应该怎样和睦相处,也让学生知道该如何相处,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提升。(二)增加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教师应该给学生讲解一些传统文化,我国可以说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其有非常浓厚的底蕴,而传统文化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在了解我国文化历史时,也能够让学生增加爱国的情感,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心理慢慢变得成熟起来,同时学生会有准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树立正确教学观
为了促进素质教育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制定从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方针,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要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老师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素质来制定教学计划。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去理解学习内容不能为了应付考试去死记硬背。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的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进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网络多媒体的教学工具,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取微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的模式,利用学生们比较熟悉感兴趣的互联网新媒体作为教学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该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张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杜绝教师一人霸占讲台的情景。例如,在对《乌鸦喝水》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用动画视频,播放乌鸦叼小石子倒进瓶子里,直到把瓶子填满的视频。这样会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整个事情发生的过程,如乌鸦一开始看到水的兴奋,到发现水太少喝不着的生气,再到叼石子一点一点填满瓶子时喝到水的如愿以偿。学生看到整个乌鸦喝水的过程,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主动地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以及最后是怎样喝到水的。这样就将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的素质教育巧妙地融合入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
五、在“读、写”中培养小学生素质
现下的阅读理念觉得阅读是获取解决问题、了解世界、拓展脑力、得到判断体验的关键渠道。优异的文学创作,一定是作者结合现实世界与自身的主观意识而完成的,可以充分发挥作者的情感与品性。只有学生利用阅读,和文章作者产生共鸣,才会感受到其中的意境,并且被文章刻画的形象和情感所影响,进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想象空间。比如在讲解《争吵》这一课文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通读全文,体会作者的心理活动,领悟父亲语言中的深刻含义,然后联系现实案例,开展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之间需要互帮互助、彼此体谅,学着解决同学间出现的矛盾,并且借助故事,了解世界、认知世界,从而获取生活的启发,汲取进步的养分。
结束语
总而言之,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只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还要教会学生正确做人。虽然在课堂上,老师需要重视新知识的讲授以及理解,但是老师更需要重视对学生素质素养、品性品德整体发展的考量,同时改革老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学习感悟,借助多式多样的讲课活动,探索学生的内在潜力,养成其良好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萍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238.
[2]黄红玉.小学语文课题教学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2-13.
[3]李媛媛.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写作素质[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17-318.
[4]苏丽坤.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