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唐亚军
[导读] 小学语文是弘扬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课程之一。语文的课堂阅读就是了
        唐亚军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街道大众完全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是弘扬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课程之一。语文的课堂阅读就是了解传统文化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讲解相关联的中国历史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渗透

        前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变迁下留下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许多外国文化的输入,但作为一名中国人,在接受新鲜文化的同时也应该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就更应该看重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使学生在新兴的文化背景下依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一、小学语文课堂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程度
(一)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低
        由于当今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涌入中国,一些外国的文化让学生感到新奇,有兴趣去了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觉得一定要跟风才是“时尚”。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无法判断这种文化是否对自己有教育意义就盲目跟从,影响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因为学校设置英语的必修课程,会让学生认为学习外国文化的必要性,导致在狂热追求外国“洋文化”的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一知半解,造成学生对文化的学习本末倒置。例如对外国的圣诞节、平安夜、万圣节过的积极,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可能就只知道春节要吃饺子、元宵节要吃元宵、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但是对于为什么会有这些节日,又为什么会吃这些东西却不曾了解。
        外国文化确实也有可取之处,但是需要用心分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作为一名中国人传统文化是必须要了解和学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拓展教育,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因为现在科学技术发达小学生对于新型科技比较感兴趣,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渗透可能刚开始是困难的,但是当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正确的认知,以后的教学就会更加轻松,学生掌握的也会更快。
(一)专注于书本背诵,对于隐含的传统文化有所忽略
        在看待小学阶段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学习上认为,只需要一些简单的阅读背诵就好。身为语文老师要明白这种想法是有偏差的,这种形式的学习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只停留于文字表面,不能明白当中深切的含义,应该及时改正这种错误理念。其实现在很多的教师教学都是这样,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就是带领学生简单的朗读几遍,就要求学生全篇背下来。但是学生根本不理解本篇文章所要讲解的内容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含义,为什么要学习这首古诗词。只顾着应试教育的背诵反而弱化了学习古诗词的本质意义。由此就会导致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误区,觉得学习古诗词是无趣的,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会给学生造成负担,厌烦古诗词的学习。古诗词中包含的传统知识得不到正确的理解,也就丧失了学习它的意义。未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二、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结合寓言故事深化课文
        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一些寓言故事、神话传说都比较感兴趣。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结合课文讲解文章所言表达的含义。寓言中的人物故事一般都人物定位清晰,所要表达的寓意明确,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比只是单一的讲解课文让学生强行理解要来的更好“懂道理”还是比“讲道理”更能让学生接受。而且有趣好玩的寓言故事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有利于传统文化在日常学习中的渗透。比如《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远古时候夸父族的首领夸父和比赛奋力奔跑,表达了心有大志,敢于和大自然斗争的精神。正好映射了当时奴隶制环境人们追求自由的想法;成语故事《亡羊补牢》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出了问题能够及时不就,就可以及时止损。这一则则有趣的寓言小故事既可以满足小学生听故事的好奇心,还能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还有很多历史故事像《完璧归赵》、《卧薪尝胆》等都值得深思。
        这样的神话寓言和历史故事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有着许多,作为语文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可以讲解的有很多。使这些故事成为学生的辅助学习资料。




(二)结合古典名著丰富阅读内容
        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在我国是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阅读人群非常广泛,称得上是妇孺皆知。即使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可能无法理解名著中所要反映的历史意义,也可以让学生先初步的了解,知道这些名著都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明白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依照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适当的节选片段,让学生阅读。阅读前,教师可以先将生僻字和与现在释义不同的词语讲解一下,方便学生阅读。阅读过后询问学生读后的想法,因为从孩子的角度可能会有更不一样的见解。
        教师也可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训练,更深层次的理解名著中所表达的意思。比如《西游记》虽然是一部神话小说但是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想要实现美好的愿望就要经历重重磨难;《红楼梦》借助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末期的危机。
        不光是四大名著,还有许许多多的关于传统文化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自行摘取阅读。让学生慢慢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感兴趣。
(三)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古诗词一直是中国伟大文明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历代文人骚客留下许多值得流传的优秀作品。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唐宋八大家,等等优秀的诗人、词人。中国的古诗词因为不同的年代和政治背景,从多方面反映出当时的生活环境、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的底蕴。古诗词句式简练,但字字都值得细品,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意境和想法。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很多的优秀古诗词,字数不多但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像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身居异乡,对家人深切的思念;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抒发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暗喻了人要像小草一样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奋力抗争的精神;郑板桥的《竹》赞扬了竹的气节高风骨强劲,感受作者像竹子一样优秀品质。
        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渗透,古诗词是一个非常有效果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美丽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因为古诗词讲究押韵对仗工整,朗读方面非常容易,教师在讲解完诗词的内容后,学生可以理解着背诵,容易加深印象,更能深化传统文化的学习。
(四)结合传统节日,了解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体现,传统很多都是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演变过来的。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56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对特的习俗。像蒙古族的旧历新年、祖鲁节、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都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春雨精春清谷天,春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这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人可能就是因为这首歌记住节气的,小学生可能还不清楚节气,但是教师通过对歌词的简单讲解相信学生一定会对节气有所了解。二十四节气是表明气候变化和农耕季节的,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值得学生学习。
        对于传统节日春节相信是中国人民最盛大的节日了,每年阴历的腊月三十举国同乐,旧的一年结束,迎接新的一年开始。在小学生了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守岁的传说讲给学生让学生有兴趣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
        结束语:总的来说,小学生正是学习知识的关键阶段,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师有着重要的责任。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循序渐进,根据年级的不同要求的可以不同,低年级可以简单阅读理解;高年级同学可以分享一下学习后的感受。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学习我国历史文化,建立正确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爱国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春秋.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析[J].语文建设,2018(5).
[2]陈瑞珍 . 探析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J]. 快乐阅读 ,2015(18):56.
[3]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4.
[4]刘建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文化教育,2019(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