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指导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孙磊
[导读] 小学高年级不同于小学低年级。相对而言,他们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
        孙磊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高台镇徐桥完全小学,陕西 汉中723100
        摘要:小学高年级不同于小学低年级。相对而言,他们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体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语文预习教学尤为重要。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所学内容,并为课堂做足够的作业。从如何引导学生制定有效的预习方法、语文预习法指导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通过低年级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学科知识和语文学习战略,语文学习能力有所提高。以此为基础,学生们进入高年级后,教师可以将此作为适当的时期,对国语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和调整。重视对学生语文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预习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高年级语文教学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有效融合高年级语文教学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预习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技能和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作业,让学生巩固旧知识,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教师进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把这句话放在小学课程的预习上,有效的预习可以说是小学语文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教育是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理解。学生学习能力强,能够掌握教育重点内容。在学生预习的语言中,教师的讲课不是对知识的分析,而是对学生知识的强化。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
        其实,小学语文高年级预习年级是为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即学生要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和目标,有效地阅读语文课本,实现个性化感知,提炼重点和难点知识,形成对课堂学习的期望。因此,语文教师应做好课前的准备和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只有当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准备好,他们只能被动地听老师的叙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预习,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跟上老师的步伐,实现思维的有效发展。对于一些想通过预习来验证自己是否与老师陈述一致的学生,也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因此,通过语文预习,学生可以感受到预习的好处,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只有具备预习意识,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有计划、分层次地指导学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预习的要求和目标,这也是提高预习效果的关键。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方法可以概括为“读、勾、查、记、思”阅读是指阅读全文,阅读生词,阅读学生喜欢的句子。值得注意的是,阅读课文并不意味着大约读一次,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水平,多次阅读课文,直到读完生词,理解课文大意,读到课文的情感;“勾”就是把生词抽出来,学生不理解的句子或段落,并写出学生认为深刻而优美的句子。“查”是指通过查阅词典或参考书来回答您的问题。”“记”是指记住一个新单词的意思“思”是思考,思考文本的中心思想,思考无法理解的单词和句子。如果你仍然不能从思考中得到答案,你应该给它评分,并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三)引导学生进行注释和理解
        通过批改可以反映出各种问题和想法,也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即在备课过程中,拿出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抄写生词和自己查到的单词,先在不懂课文的段落或句子上做记号,然后把困惑的问题和难的地方写在笔记本上。老师领你看完课文后,拿出这本笔记本,看看你能不能解决以前不懂的问题。如果你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去找你的老师帮忙。
(四)分层预习
        分层预习是学生自己学习的主要途径。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相差无几。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不同层次的预习能力。告诉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了解自己对课文的一般理解,通过问其他学生或通过其他途径学习新的单词,可以去除障碍。要求有能力的学生通读课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诱导学生对课文产生疑虑或模仿课文进行自我沟通练习,从而丰富课文内容。此外可以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完成预习任务。预习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重视预习和评价,加强学习效果
        预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考评。教师可采用学生互相检查、自我检查的方式,让学生对考试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这样做,学生不仅了解自己,还了解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自发学习。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并进行指导和改进。这样学生就能发现和改善自身的不足,提高预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通过情感刺激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语文教学准备习惯。
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思考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理解现在正在学习的学生的困惑,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与预习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能力设定不同的预习程序,引导学生们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上为自己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升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孟娜.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0):203.
[2]闻利.预习能开二月花——小学语文预习的实效性粗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6):74-75.
[3]杨晓霞.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预习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1):79.
[4]岳素珍.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指导初探[J].教育导刊,2008(01):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