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开启幼儿智慧之门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杨鸿娟
[导读] 游*戏是童年最美的记忆,幼儿园游戏应以幼儿的快乐和满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杨鸿娟
        云南省怒江州直第二幼儿园,云南   怒江   673199
        摘要:游*戏是童年最美的记忆,幼儿园游戏应以幼儿的快乐和满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农村中心园,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我们以户外游戏研究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鼓励教师放手、观察和回应幼儿游戏,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思考,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关键词:幼儿;游戏;智慧
        一、以新增趣,珍视儿童游戏天性
        儿童游戏让儿童做主,是“珍视儿童游戏天性,让儿童站在最中央”理念的落实。在场地规划、游戏的玩法中,我们尊重幼儿的意愿,满足幼儿兴趣和需要,让幼儿在游戏中释放天性。在对户外场地重新规划中,我们请幼儿参与空间设计,并开展讨论:“你想在什么样子的场地上游戏?想玩什么游戏?怎样玩?”幼儿的表现超乎意料地积极,他们在幼儿园里勘查并认真讨论。新想法不断地冒出来:院子里要有土坡,有水池,有长长的游戏道......有的想玩泥,有的想玩溜索,有的想从玩具屋上滑下来......表面上看孩子们的想法五花八门,静下心来想:这才是孩子们的真实需要。于是,我们尊重幼儿的想法,从户外游戏的核心价值出发,将原先全部为塑胶场地的户外变为方砖、鹅卵石、木栈道多材料硬化,人工草坪、自然草坪软化,以及沙水池、果蔬园、童耕园等探究性的多样场地幼儿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场地也更加符合幼儿游戏的需要。
        二、以物怡情,绽放幼儿成长精彩
        材料是幼儿发展的媒介,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教师用欣赏的态度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对材料理解、运用和创造,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绽放成长的精彩。
        材料投放中,我们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倡导投放足够数量、多样材质的低结构材料,大到粗壮的树干、废旧的桌子,小到树叶、种子,这些低结构材料既可以按照其本身的属性进行一物多玩,还可以将多种材料进行组合,体验创造性游戏的快乐。例如,在搭建迷宫游戏中,最初孩子们在操场上用大型的积木进行搭建,这样的迷宫外形、通道笔直整齐,一段时间后,他们尝试用多种材料,先后选择了鹅卵石、纸筒建成弯弯曲曲的迷宫通道。正逢秋收,家长带来一些玉米秸秆,孩子们从用玉米秸杆平面拼摆,到想把玉米秸秆立起来建迷宫通道,可是在怎样让玉米秸站住环节出现困难。他们尝试用鹅卵石堆积、将玉米秸秆插在纸筒里,但是都失败了,后来他们经过猜想、表征、验证,尝试用积木块、瓶子、沙子、土坯等探索让玉米秸站起来的方法......“我的玉米秸秆站起来了!”“我的也站起来了!”孩子们真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在尝试、观察、思考中不断地选择材料,调整方法,在让玉米秸杆保持直立、不倾斜的实验中,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背后,都有原有经验的支持,一次次地探索让幼儿初步感受到了力与平衡的关系,体验了探究的快乐。
        三、以情导行,追随中提升教育智慧
        教学相长,幼儿在游戏中的精彩时刻带来的惊喜,促使教师们不断反思。指导幼儿游戏、助推幼儿发展是科学,更是艺术,在追随幼儿中,教师对“向儿童学习”这一观点的理解,随着游戏研究逐渐深人。


        (一)自主与放任之间的作为
        幼儿的自主游戏大多与他们的生活相关,他们随时以游戏的形式去探究生活中的问题。但是自主不是放任,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地观察,科学干预,促使游戏深人进行。通过案例式研讨、体验式教研等方式,我们总结出“五问法”,引导教师逐渐学会观察。具体是:幼儿在游戏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没有?是怎么解决的?然后进行分析:游戏的时间、空间与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幼儿的兴趣点在哪里?他们的经验和情感方面有哪些发展?教师指导和幼儿游戏中还有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推进?“五问法”引导教师在观察与思考中学习以儿童的视角,游戏者的身份进行指导,助推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发展。多年来,我园通过对户外游戏的研究,让教师逐渐达成了一个共识:儿童就像种子,有内在的生命力,他们会在适宜的游戏环境中根据需要汲取营养,按照自己的节奏主动生长。同时,也让教师弄清了三个角色的真谛:一是作为观察者,知道应该怎样观察,即当没看到、没看明白、不知道如何引导时,管住自己,继续观察。二是作为支持者,清楚教师出现的时机,即判断什么时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然后在该出手时再出手。三是作为指导者,懂得指导的策略在于一招解决不是好招,推动孩子一步一步向前才会让智慧共生。
        (二)“隐”与“显”之间的智慧
        介入游戏的时机和策略,对于是否能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推动游戏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观察先行、解读在后,及时做出价值判断,抓住关键,点到为止,才能使介入更加科学有效。例如,游戏“跳出不一样的‘房子’”。场地上有两个“房子”,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想去跳房子,可是想跳房子的孩子太多,有个孩子就用树枝画起了房子,但是房子的轮廓不清晰影响游戏,这时有个孩子带着跳绳走过来,说:“我们用绳摆一个房子吧!”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响应,但很快他们便放弃了这一做法,他们认为这不像房子,因为跳绳柔软拉不直,围成的格子有大有小,不规则。面对沮丧的孩子们,老师说:“走,我们跳竹竿去。”一个女孩像发现了新大陆,兴奋地说:“对,我们可以用竹竿摆房子!”后来孩子们又迁移到用各种塑料棒以及用塑料棒与绳子组合摆房子......从摆与地面上一样的房子,到自行设计不同形状的房子,从一个格子单脚跳、两个格子双脚跳的单一游戏规则,到在格子里加人沙包等制定新的规则。孩子们的“顿悟”使跳房子变得更加有意思、有意义,他们自己发现游戏、创新游戏,为传统民间游戏赋予无限的现代感与生机活力。
        总之,通过对户外游戏的研究让教师拥有了一颗童心,保持了一份童真,学习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和支持幼儿,助推幼儿在游戏中获得高品质发展。一路走来,我们收获了一群富有游戏精神的教师和一群富有游戏精神的孩子,实现了游戏中教师与幼儿同欢乐共成长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吴金芳.智慧引导,点亮幼儿角色游戏之旅[J].今日教育,2019(76):45-46.
        [2]黄力芹.游戏激发幼儿智慧[J].考试周刊,2020(34):34-35.
        [3]韩月华.利用体育活动开启幼儿智慧之门[J].山东教育,2019(48):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