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娇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幼儿园, 云南 昭通 657600
摘要: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开展游戏课程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教学的内容,还让幼儿的智力得以开发。促进幼儿意识的形成,让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有了更为开放的空间。本文主要探讨以趣味音乐游戏以及篮球游戏为代表的幼儿益智游戏的实践开展。
关键词:音乐游戏;篮球游戏;益智游戏
一、引言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游戏逐渐成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开展游戏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教学的内容,还让幼儿的智力得以开发。促进幼儿意识的形成,让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有了更为开放的空间。关注幼儿园内游戏策略的开发,考虑每一位幼儿的实际需求,将游戏成分填入日常游戏过程中,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幼儿益智游戏课程的实践开展
(一)创设趣味情境开展音乐游戏活动
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中的情境设置,对于幼儿学习真实感的提高有一定作用。在游戏环节,利用丰富的元素,让音乐学习内容和游戏有机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氛围更有趣味性,更有探究性,有助于吸引幼儿们的关注。从幼儿的喜好出发,将故事情节融入游戏活动中,或将游戏情节融入音乐教学内容中。找到游戏活动的主线,使之穿插于幼儿音乐学习的整个过程,让幼儿在情境中完成音乐学习内容的接触、理解和获取。像在引导幼儿一起学习《蚂蚁搬虫虫》这首歌曲时,歌曲的内容为“小蚂蚁,搬虫虫,一个搬,搬不动。两个搬,掀条缝。三个搬,动一动。四个五个六七个,大家一起搬进洞”。结合这样的音乐学习内容创设情境,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丰富的准备。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内幼儿的人数,将小朋友们分成 7 人一组的小组。为每一位同学制作好小蚂蚁的头饰,并制作一个体积适当的虫虫模型。音乐学习过程中,让一位幼儿上前尝试搬虫虫。当搬不动时,让幼儿想办法去搬虫虫。这一过程中,游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幼儿能想到的方法,不只找他人帮忙这一种。给幼儿创造机会,让课堂氛围不仅具有故事性、情感性,还具有创造性,有利于当代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个人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当学生有了个性化的解决方式之后,教师给幼儿播放音乐作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搬虫虫的方式,并与大家一起操作。在这样情境化的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兴致更高,音乐氛围更好。
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音乐学习内容的理解力是不同的。像在组织小班幼儿学习音乐知识时,大多数活动都将歌唱作为主体。年龄小的孩子喜欢唱歌,喜欢律动,喜欢在歌唱的过程中表现自己。
教师结合这样的特点,选择具有较强戏剧性和情绪表达较为饱满热烈的歌曲,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更方便音乐教学游戏活动的开展。受到年龄的限制,小班幼儿可能在学习之后只能随机哼唱几句,或者哼出旋律,或者记住简短的歌词。节奏鲜明且具有较多重拍内容的歌曲,更加适合小班学生。像《起床歌》,它的歌词简单,只有“小宝宝,起得早,睁开眼,眯眯笑。咿呀呀,学说话,伸伸手,要人抱”。这样的歌词与小班幼儿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且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教师可以结合这样的内容设置表演游戏,让幼儿一边听,一边哼唱,并作出与歌词对应的动作。将音乐学习转变成为一种有意思的锻炼方式,先做出睡觉的动作,然后睁开眼眯眯笑。随着歌曲的播放与进行,咿咿呀呀地说话,伸伸手与自己旁边的小伙伴拥抱。这样的音乐游戏形式具有较强的感知性,学生能够在听的过程中理解歌曲的内容,并做出对应的动作。将自己与歌曲融为一体,在游戏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感,并与小伙伴建立更好的友好关系。
(二)创新玩法开展趣味篮球体育游戏
趣味篮球可以让幼儿在兴趣的激励下,积极主动地加入到篮球游戏的过程中去,在篮球律动操、趣味篮球游戏等活动过程中,实现幼儿的篮球兴趣的有效培养,从而实现幼儿的健康领域的有效发展。在趣味篮球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地将娱乐、健身、益智、促德等元素融入到幼儿的趣味篮球活动中,让幼儿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积极团结起来,主动活动起来,在强烈的参与动力的支持下,他们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活动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积极地合作,寻找对策。老师在充分地契合幼儿的天性的基础上,展开趣味篮球运动,使幼儿不仅能够在运动中增长运动技能,还能在趣味化的运动体验中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感、亲密感等,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潜能的激发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在趣味游戏活动设置的过程中,小班幼儿需要在篮球运动中培养向上抛球和接球的能力,我们可以设置篮球接力赛,小朋友用力将手中的球抛向空中,规定时间内抛得最多的小朋友获胜;中班幼儿要求能够自抛自接球,我们可以在幼儿趣味活动中设置动物趣味抛接球活动,在抛球接球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站着抛接球,还能够加入各种趣味化的动作;大班幼儿要求能够连续拍球,在趣味活动设计中,幼儿在各种情境中想方设法地拍球,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在趣味篮球活动设计中,我们可以加入亲子篮球活动设计,让家长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在特定的游戏活动情景中,获得对篮球活动的积极而主动的参与体验,让幼儿的篮球技巧、身体的动作平衡能力、协调发展能力等得到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身体的协调力、动作力等,也能够在对游戏活动的积极参与实践中得到有效发展。
三、结束语
孩子们在游戏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产生,当遇到困难时自然会求助于教师。如果教师直接手把手帮助,也许孩子很快就会学会,但却失去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学习应该是动态性过程化的,直接指向于结果的学习是教授、是填鸭,我们一般是不提倡的。作为教师,在接到孩子抛过来的球时,要抓住契机,智慧地采用策略提供幼儿动手动脑,积极探索空间,这样的支持,从而有效提高游戏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林燕 .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研究[J].神州,2020,(2):125.
[2]黄玉存.幼儿园开展趣味“小篮球活动”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