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胡仕龙
[导读] 当前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推进,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加强对学生
        胡仕龙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落雁乡天井小学,云南 昭通 65750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推进,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数学学科本身具备显著的抽象性、逻辑性及思维性特征,因此,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实现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
        
        数学逻辑严谨、内容抽象、知识丰富,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才能够进行有效学习。依靠传统记忆模式进行数学学习,不仅无法掌握学科具体知识,也会在学科学习中遇到层层阻碍,不能够作为学习最佳方法。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开发、兴趣培养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学生特点、学科特点,采取合适手段落实教学工作,在建构新型课堂中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一、数学思维方法的内容及教学现状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思维方法主要有:对应思维法、假设思维法、比较法、符号思维法、类比思维法、转变思维法、类别思维法、总合思维法,数形思维方法、统计思维方法、限制思维方法、替代思维方法、可逆思维法、转化思维方法、掌握改变现状的思维方法、数字模型思维方法和整体思维方法。
        然而一些教师根本不能充分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有的还说不出有哪些思维方法。因此,数学思维方法在教学方面被大大的限制了,使学生无法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规律。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给学生以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因为小学数学还没有那么抽象,属于基础学习,所以教师只注重运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教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意义,以及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产生的重大影响,忽视了数学思维方式在学习中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对教材内容进行讨论,还要用数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没有明确的关于数学思维方法指导,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而不能明确数学思维的方向,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数学思维能力,阻碍了数学思维方法的运用。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设置问题情境教学,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更好地养成数学思维能力。虽然小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比较强烈,但受学习经验及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其在理解与接受数学知识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生实际特点的了解,设置形式多样、内容有趣的数学问题,使其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自身数学思维的有效锻炼。例如,教师在开展“正方体与长方体”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学工作时,可以鼓励学生回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物体,并仔细回忆这些物体的边与面。在相关数学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更主动地探究物体的特点,从而增进对该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课堂教学是以师生之间的思维活动为表现形式呈现的,作为教师,要明确数学知识逻辑和其承载的思维逻辑。由于数学思维呈现的是思维逻辑,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传授,需要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所以,为了使学生继续熟练地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数学,就需要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感知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只有创造思维,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实践,才能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通过不断的锻炼,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数学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建立有逻辑的数学思维体系,帮助学生自己学习数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不过分依赖老师或参考答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要建立数学思维体系,用难题培养数学思维,这样才能在思考问题时促进难题的解决,提高学习能力。小学是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对此教师引导力要加强,不懂数学思维就加强数学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数学方法、掌握方法。
        3.融入生活情境教学,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本身具备显著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征。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经验融入教学,鼓励学生深入分析生活化的数学问题,锻炼数学思维,并在数学思维的帮助下灵活地解决相关问题。这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能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
        结束语
        然而,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的探究,不断创新与优化教学模式,在各个教学环节有机渗透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更高水平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为学生进入更高年级后继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传彬.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王天琼. 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3]王明明.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