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把德育渗透进小学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高 红 杨智娟
[导读]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数学的教育目的之一。
        高 红  杨智娟
        保山市永昌小学 678000
【摘要】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数学的教育目的之一。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并在数学教学中切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教育中人生命的完整性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统慑性,居于统慑性地位的道德必然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而非依赖独立时空展开的。
【关键词】德育   渗透   有机结合   潜移默化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大多数老师中则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政治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教,或在班队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天经地义的。恩格斯指出:“要确立辨证的,同时又是唯物的世界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知识。”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可能性。再说数学教材具有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非常有利的内在的思想性,表现出科学和思想性的统一。所以寓德于数学教育之中是完全可能的。
        一、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什么是德育,为什么要进行德育,如何进行德育?这是关于德育的最本质的三个问题。作为教师,一个以德育为天职的职业德育工作者,更应对德育的本质有清醒的科学的认识。而德育就是教师创造学生进行道德学习的环境、条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德育的本质,也是德育“概念”的内涵。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又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每位教师工作者都要十分重视教材中德育因素的发掘和利用。真正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小懂得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 同时,要求教师做到上课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从根本上克服过去那种空洞,乏味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常常知识外,还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用数学史上的光辉成就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强心、自尊心。在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等阅读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
        例如:在教学“圆周长”一个课时,使学生了解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历史伟人。

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膊,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用实例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逐步认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意义,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学好数学。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课时,课前组织学生对居民现代生活水平进行调查,得到一些基本数据。如:某居民楼一共有多少户,安装电话的有多少户等等。在新课导入时,播放一组学生采访居民现代生活水平的录像。学生在访问中说:有电话的居民占总户数的95%;购买摩托车的居民户数占总户数的65%;拥用彩电的户数占总户数的100%。这样使学生感到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激发了学生学好这一部分知识的愿望和自信心。
        新课学完后,又让同学们分小组活动,联系生活中有关百分数问题,举出种种不同的实例,把教学活动再推进一步。使学生真正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和真实,以激发同学们学好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
        通过数学知识学习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的发现,数学的发展,数学内在矛盾的运动,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处处皆含“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等客观变化发展规律。这些都是客观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应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关,而不要东拉西扯,故弄玄虚,用来哗众取宠。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像陈景润如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夺取数学桂冠,赢得全国人民的骄傲。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只是愧对古人。这样不但把学生引导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还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强化学习目的教育,坚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养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养成运用数学的观点、态度观察事物,认识到学好数学的社会价值。教师只有做有心人,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研究学生的思想状态,抓好德育渗透点,就能在提高数学教育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致武.《德育人炼造学生优秀品格方略谈》.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2/01/01?1
        2.晋银峰,赵云红.《育原理》. 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04/01?1
        3.李大同《小学德育浅谈》.教育出版社.1992/0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