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庞珍坠
[导读] 小学生阶段学习的基础知识较多,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

        庞珍坠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周原镇东王明德小学,陕西 宝鸡  721300
        摘 要:小学生阶段学习的基础知识较多,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此外,高年级学生即将步入初中,在初中面临抽象数学的问题。如果现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能力,它代表了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本文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有效的数学审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审题能力
        
        小学正处于基础阶段,但高年级学生即将接触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要养成小学高年级审题的良好习惯,养成认真的考试习惯,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不知不觉地形成良好的性格。良好的实践是探究性教学的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学受到了广泛关注。探究式学习是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有效地了解主题中的有效信息,充分理解隐藏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执行后续步骤。
一、培养审题能力的重要性
        研究一个主题,以了解问题的中心思想,并充分理解问题的意义。在研究问题时,必须突出重要信息,分析信息,找出问题所包含的条件,然后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认真审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密切相关,可以降低学生的错误率,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调查发现,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他们容易做事粗心,不仔细看问题,只注重速度和结果等。这些问题可以归因于缺乏习惯和能力对问题进行最后分析。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接收和处理信息的重要能力。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有利于学生的生活。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根据学生的感知和思维特点,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测试能力。
二、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一)加强对句子的分析和理解,找出关键词
        小学生可能会误解句子的意思,无法理解题目,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问题,特别是在更复杂的题目中,学生因为无法理解而无法正确解决问题。因此,句子理解不仅适用于汉语,而且在数学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理解句子的方法,梳理出话题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重要词汇,解释这些词的含义,强调话题中遇到的注意点。在六年级数学第一卷中,有一个应用问题涉及百分比的计算。一般来说,问题的长度相对较长,因此学生在阅读中很可能会遇到问题。
        例如,有一个标题是“王叔叔一次稿酬的收入是3000元”。按照规定,个人所得税扣除800元后,按20%的税率缴纳。

首先,阅读问题,将句子分解,标出重要部分“800后”,即3000-800后计算,然后将一个长句分成几段,让学生容易理解。教师还应向学生解释“税率”和“个人所得税”的含义,以便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能找到解决办法。
(二)加强基础知识为数学考试打好基础
        数学问题通常是对数学基本知识的变形。只有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才能避免考试过程中的偏差,为数学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讲解数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更好、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避免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偏差。此外,数学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反映数学的基本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基础知识在问题解决实践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为数学问题解决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生“面积”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小学数学学习中各种图形“面积”的求解量很大,笔者在学生第一次接触面积知识时,就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当他们只是接触这个领域的时候,就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笔者探索学生们的实践活动,加快学生们对实践活动领域的理解,引导学生们实践基础知识运动后合并面积。这样,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强化基础知识,为学生审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检查,找出问题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率,除了在解题过程中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进行认真的检查。与成人相比,小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发育还不成熟。由于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注意力不够,容易犯错误。因此,在回答完问题之后,我们也应该仔细核对答案。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考试过程对他们来说比较枯燥,教师不能简单地强调考试。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在问题解决后,用同样的方法或其他方法重新分析计算问题。如果答案相同,那就意味着你答对了。如果答案不同,就意味着问题可能是错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疏漏。经过长期的指导和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当孩子们做作业时,老师需要和家长沟通。孩子可以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但是通过孩子的努力解决不了问题,家长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解释。完成作业后,家长要监督孩子的检查,然后自己检查和纠正孩子的作业。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可以养成检查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结束语: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数学课堂是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培养审题习惯是奠定良好学习基础的重要手段。审题习惯不是一早一夕能够形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制定长期的教学计划,树立榜样,学会倾听,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培养审题能力。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注重在实践中的示范指导作用,使学生养成终身使用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少芳.小学高年级学生审题技巧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84-85.
[2] 车亚平.小学数学学生有效审题能力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3):147-148.
[3] 王盈盈.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08):45.
[4] 陈晓菊,董加春.浅析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33(S1):88-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