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汉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罗波高级中学 ,广西 南宁 530112
摘要: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师生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作业是数学教学中所不可跨越的一个环节,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和亲自体验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最终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正确对待作业批改工作,切实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真正达到检验教学效果的目的,并据此及时调整今后的教学工作。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一数学作业批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如何提升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一数学;数学教学;数学作业;作业批改;优化策略
一、当前高一数学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
(一)批改形式单一
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参与进来,并且还是采用传统的书面批改方式,再加上作业量大,教师在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只能是蜻蜓点水,判断对错,根本无暇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更为详细的评价,也无暇进行思路分析。这样一来,学生只知道对与错,而不知道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思路,这就极大地降低了作业的价值。
(二)学生作业上交时间过长
由于高中数学教师的工作负担重班大学生多,师资配备又跟不上,如果对作业施行全部批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短则两天,长则三四天。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意义,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另外,由于高中数学作业量大,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再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校正作业中存在的可题就已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三)反馈信息量较少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批改,对教师教的情况和学生学的情况有一个双向的反馈,以指导后续的教学工作。但是,目前一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集中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草草布置作业,片面追求作业数量的提升,造成了作业含金量的降低,同时也忽略了作业批改环节的重要性,造成反馈的延迟。长此以往,不仅学生在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错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知识点得不到及时的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得不到提升。
(四)教师不能全心全意地批阅
由于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批改作业,也是简单划上对、错,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二、如何提升高一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一)分层批改方式
当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认为作业批改不仅要耗费他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对学生来讲又没有多好的效果,所以他们就越来越不重视作业的批改。特别是当作业一多的时候,面对一两百个学生的作业,甚至更多的时候更加会感觉到力不从心,认为批改作业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种形式,索性随便批阅。长此以往只会降低高中数学教学效率,达不到巩固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这个时候分层批改就显得很有必要分层批改就是采取上下层批改的关系。例如:在《函数与方程》的课后作业批改中,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这个作为第一层批阅。教师先教会这些学生如何以一定的方式方法正确地批改作业然后让这些学生去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此为第二层批阅。这样,教师可以大大减少批改作业的数量能够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增加学生间的学习交流。我们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5到6人为一组然后每个组设置一个组长,组长的作业直接交由老师直接批改,组长则批改组员的作业。教师要设置具体的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批改任务,与此同时,老师们也要做好正确的示范,对于一些注意事项要及时地给予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批改技巧。
(二)采用面批作业的方式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批改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教师虽然当天的作业能够做到当天批改,但是,批改完的作业次日才能发放到学生手中。这样以来,因为学生从完成作业到获得评价经历的时间过长,所以导致教师在作业中的各种评价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比如:在《空间几何体》的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面批面改。相对于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而言,教师有选择性地面批面改部分学生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即知即改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这得益于教师趁热打铁面批面改部分学生的各种作业,所以学生能够更为及时、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作业中表现出的各种优势与不足。如此以来,作业在拓展延伸、复习巩固、查缺补漏以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的作用也就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作业批改主体要多元化
教师每天面对大量的作业,在批改时常会产生思维“抄袭”的现象,要改变这种“批改特权”,就要融入学生、家长的参与,让学生参与到作业的评改之中,让学生的懒惰无处遁形,家长也可以将批改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讨论交流,能促进良好育人氛围的形成,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促进。教师还要将批改权下放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批改的主人,引导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批改自己的作业,用“笑验”、“哭脸”表示作业的对错,这样能促进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也能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丰富作业批改方式,除全批全改外,还可以面批指导、互批自改、重点批改、抽取批改等,还可以从作业批改中获得启示,用眉批的方式在问题处、精彩处标注,这样能改变单调的批改形式。教师要依据教学实情,对批改形式进行灵活调整,如课堂作业可以当堂批改,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统一批改。课外作业可以采用分组批改,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批改之中,由记录员负责记录出现的问题,再在组长的组织下批改、订证,对于存在的难点、疑点交由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分析出问题的答案,这样能提升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业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一数学教师应充分重视起来,撰写作业批改记录,优化作业批改手段,采用零作业批改和面批等方法,真正实现作业反馈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魏薇.对高中数学作业批改改革的认识[J].考试周刊,2018(20):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