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李子军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网络的加速发

        李子军
        宁夏中卫市第五中学, 宁夏  中卫  755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网络的加速发展也让信息技术的使用覆盖着越来越多的领域,其中包括教育领域。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轻松顺畅地开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一、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能达到以下好处:第一,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示图文资料,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教学资源结合,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转变学生陈旧的数学学习方法。第二,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喜欢在教学中自主探索知识。多媒体能展示出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延伸初中数学课堂内容,从而调动起学生创新创造的兴趣。不仅如此,多媒体还能及时将学习成果反馈给教师,帮助学生攻克数学重难点内容。第三,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与学生互动,展示多样化的教学素材,直接形象地传递数学知识,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直观性、逻辑性,也让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
二、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元化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参与度。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展示出生动形象的数学资源,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加入初中生喜爱的教学话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 利用多媒体展示篮球比赛的场景,出示比赛规则:投进一球计两份,投球失误计一分,初二三班在篮球赛中总计20分。他们投进几球、失误几球,教师以此来构建教学情境。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 x 列方程,思考其中的数量关系,用 x 表示赢球次数,y 表示失误次数,得出2 x + y =20的方程式,使其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师可再播放篮球比赛的视频,问学生一位球员在一次比赛中共计35分,求他投进了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主动设投进两分球的次数为 x ,投进三分球的次数为y,得出2 x +3 y =35的方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即用一个未知数代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代数的形式。

使得初中数学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在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转变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式
        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室应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当然,在这里教师需要把握一个尺度,不可盲目的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而应该是有目的的,从数学本身的特性出发,通过信息技术最大程度的将数学中的抽象概念可视化,从而推动学生快速的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真正的实现将抽象知识可视化。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该项技术,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记忆和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实现信息技术能力的最大化发展。比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上,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便是阻碍学生学习的最大拦路虎。以圆为定点,当直线移动到不同位置的时候,其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这种复杂抽象的变化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本章节的学习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对于想象力差,基础弱的同学,则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的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走入课堂,教师可以合理地使用这一信息技术,通过相关的视频来为学生讲解直线与圆的相关位置关系,将复杂的理论知识通过视频的展现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学生们也能很好地理解。
(三)理论结合实际,加强知识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部分初中生在面对数学课的时候,通常会产生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生活中并用不到数学的这种疑惑。但从数学教材可以看到,数学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但如果仅仅依靠教师上课讲解相关内容,学生无法从干巴巴的讲述中体会到生活实际或者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将理论知识同生活联系起来,以生活化的素材来展现相关的教学内容,可谓是信息技术为教师带来了一定的进步。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变化中更多地去感受数学的意义以及数学在生 活中的美妙。例如,在学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相关的图片来进行对称性的辅助教学。生活中常见的蝴蝶、枫叶甚至是五角星等,都是来自生活中的图片。学生可以激动地进行相关的讨论。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利用和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再度回到学习之中,寻找生活中存在的更多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将数学知识带进实际生活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目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结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与数学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冯玉利.网络时代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332-333.
[2]步秋灵.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