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位权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以古镇中心小学,云南 昭通 657219
摘要:不论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而且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实际小学数学课改的过程中,数学老师要借助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活动,逐步丰富实际课堂,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新思维;建模意识;互动活动;小组合作
一、引言
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其本身就具备极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数学知识学习进程中占领一席之地,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但是实际上,小学生思维模式不健全,无法在数学活动中集中学习专注力,并且其自主学习性也不足,对于数学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无法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也无法深入地思考问题。因而,对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十分有必要。
二、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积极作用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提升,整个数学教学氛围得不到有效的调节,从而严重阻碍新课改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顺利实施,这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创造力的培育和强化。
(一)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作为一种利用数学语言与形式来描述数量关系、事物特点等的数学结构,数学模型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运用。从广义上来说,数学法则、数学公式、数学概念等都可以高度概括化为一种数学模型,这种高度概括化的数学结构,凝结了一般意义上的数学思想,它借助数学符号、数学表达式得以呈现。数学模型思想与符号化的思想相比,共同点在于都具有普适性的意义。区别在于符号化思想重在理论,而数学模型则更重在问题的表达与解决,重在应用。正是因为重在应用这个特点,数学模型思想可以很好地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来。因为,小学数学很多知识点都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应用型的数学问题,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能力与水平。教师在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基于现实情况来构建数学模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切实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当今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应当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数学模型,树立起数学建模意识,提升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平行和相交”的知识讲解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根木棒以及两根木棒之间的图形及关系,涉及的图形知识点有直线、射线、线段等,图形关系则有相交、平行等。
随后,还可以再增加木棒,让学生找出一共有哪些图形关系,并用数学模型来准确地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就可以深刻理解图形及图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数学模型的形式来表达相关数学知识,真正实现了活学活用,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通过互动活动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育需要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学习场所,并且数学老师要引用各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教学理念协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在实际课堂上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思维和创新性意识。通过互动活动增加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强化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使用。其一是探索和发现。一般情况下,数学老师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都会给学生以实际习题为例,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最终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获取更多的知识。其二是猜想和实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猜想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眼界,并且增加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自主实践活动不光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强化其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
(三)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小组合作
单纯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数学教学的需要,为此教师应该从较为全面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之间自己讨论问题、学习知识,以此保证学生能力的提高,充分实现教学的改革。以“四则运算”为例,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根据教材再自主进行预习,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通过相互交流以及探讨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辅助作用,解决学生遇到的较难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收集,在之后的教学中对此类知识进行着重讲解。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得到锻炼,他们在听讲过程中还会对自己不会的部分进行着重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结束语
纵观整个数学发展史可以得出:数学的发展以及数学教材里面数学的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和相关数学定理以及数学公式的形成,就数学课本知识来说,需要学生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数学老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渗透创新性思维教育,只有数学老师始终坚持创新教育才可以有效地把握好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在强化数学老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的同时给予学生创新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黄丽萍.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2]原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C].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6:44-45.
[3]毕丽平,张利梅,王孝梅. 创新意识在四年级数学中的应用[C].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921-924.
[4]陈慧兰. 关于数学思维训练[C].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6:94-95.
[5]丁婧.小组合作开展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