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锋
海南省三亚市高峰初级中学,海南 三亚 572000
摘要: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终极教学目标。农村数学课堂,将心平气和、心旷神怡、心悦诚服、心中有数等四个方面教育智慧地融入,能增添课堂灵性和活力,彰显课堂生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成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初中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学生初步完善数学知识结构的重要阶段。然而,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颇深,他们只重视知识本体与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而忽视学生自身的发展,导致学生的发展受到阻碍,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也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传统的教学环境是枯燥的、乏味的,并且初中数学知识呈现出抽象化的特点,这就更加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紧张感、畏惧感。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积极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其探究兴趣,还能使学生主动融入学习的场景中,引发其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以“平面直角坐标系”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首先,本人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如何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关于数轴,你了解多少?”大多数同学都能回忆起数轴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举手提出。于是本人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一份地图,并提出“如何确定这些景点的位置”这一问题,地图相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较为熟悉与具体,使得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并使他们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概念。在此情况下,本人再次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笛卡尔”的有关介绍,使学生从笛卡尔的介绍中认识直角坐标系。最后,学生通过观察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认识了坐标系的特征等相关知识。因此,一系列的情境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新知识的趣味性,还为课堂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从而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小组合作探究,完善认知结构
由于初中生具有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心理倾向,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构建者,应将学生的学习放在主要位置,并积极组织学生分组,再按照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小组内各尽其职,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培养合作的精神,还能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意识,从而使学生的非智力与智力得到双向发展,并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以“平移”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为了加深学生对平移性质的了解,并能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共同特点,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运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图片,每个小组观察图片的共同特点,并思考能否根据一部分绘制成整个图案?活动二:每个小组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小雪人,比较新图形和原图形,大小和形状有何关系?活动三:在每个小组绘制完后,找出几组对应的点,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得出的线段,并思考它们的位置和长短有什么关系?通过这几个活动的展开,每个小组都反向热烈,并积极地进行讨论,进而归纳出平移的特征。
三、心旷神怡,教学有美,课堂有效
心旷神怡是指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熊宜勤老师说过:“课堂是师生美好的一部分,是一段能够焕发生命色彩的人生经历。”优美的课堂清新自然,宛如林间清泉,扣人心弦,让人记忆犹新。教师应该积极打造美好的课堂,让学生得到愉悦和充实的成长。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课堂上,教师把数学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通过课堂情境化,用优美的画面呼唤着学生的心灵,课堂自然、生动、活泼,学生思维活跃,形成有效的教学氛围,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高效学习。如在学习《余角和补角性质》时,可以凭借意大利比萨斜塔倾而不倒的神奇美,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深入探索学习的欲望。又如通过网上搜索播放国庆阅兵视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述参阅官兵背后训练的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培养学生刻苦、努力、坚韧的品格。再如,常见的利用三角函数测量物体高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球场上测量教学楼、旗杆的高度,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沐浴春风,积极参与测量、记录、计算,切身感受,自由自在飞扬智慧,心领神会测量物体。积极、生动、活泼的课堂,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应用意识
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是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加强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数学学科发挥其自身的应用价值,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保证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发展。以“不等式及其解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概念以及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并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笔者首先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问题:张老师去买礼品,按八折买了2件,共付了16元,礼品的标价为多少?李老师按八折买了2件礼品,付费少于16元,每件礼品的标价为多少?于是,学生分析这两个实际问题,并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不等式。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概念。通过将生活实例融入到不等式的学习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建模能力与应用意识。
综上所述,由于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复杂性,使得实际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新课改存在不相符的地方。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应用、联系实际生活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以此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杨彦平.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9(17):62.
[2]孔绍平.新课改后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外交流,2019(72):19.
[3]张志强.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中外交流,2019(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