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军
陕西省蒲城县第三初级中学,陕西 蒲城 715500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政策的不断落实推进,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也在逐渐抛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手法,积极响应国家的新课改教学号召。在初中教学环节之中,老师要抓紧教学方式的创新变革建设高效课堂,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一关键,让学生学有所得,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本文将从一题多解的思维创新教学以及新旧关联的逻辑体系构建教学两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一题多解;思维创新;新旧关联;逻辑体系;初中数学
一、引言
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所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理性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来讲,学生要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拓展应用,在其他理科学科中灵活应用、解决难题,打牢数学科目的基础性知识。由于初中阶段学习对学业发展来讲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家长与学校对此阶段的学生学习状况高度重视,这也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的巨大压力。对于此问题,老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探讨
(一)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一题多解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为探究一道题目能否用不同方法解答的过程充满了挑战性,学生越仔细钻研越能够发现数学这门学科中蕴含的无穷变化与乐趣,而且每找到一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它带给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继续进行一题多解学习的兴趣。其次,一题多变教学能够有效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一道题目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去思考,还需要转变自己之前对解题的固有思维,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有机会综合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还能够让学生扩展自己的知识眼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一题多解教学的开展还能够促使初中数学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让教师不得不围绕着一题多解教学去寻找新的教学方式,打破固化的传统教学思维,吸取更先进的教学经验来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数学公式是数学这门学科中最重要的内容,中学生需要学习、记忆的公式数不胜数,是他们解答数学题目的直接依据。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一题多解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结合数学公式来促进中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和解题效率的提升。
例如,一台电冰箱在促销时降价 10% 的价格是2340元,请问冰箱的原价的是多少钱?解法一:设冰箱原价为x元,列方程式为 (x-2 340)÷10%=x;运用了等量方程式的数学公式,将每台冰箱降低的价钱÷价格降低的百分数=每台冰箱的原价格。解法二:我们设每台电冰箱的原价格为x,列方程式为x-10%x=2340;虽然同样运用了等量方程的公式知识,但是却用“冰箱的原价格×降价后价格占有原价的百分率=降价后的价格”这样的思路来进行解题。解法三:设冰箱的原价为x,列方程式为x×(1-10%)=2340 ;通过“折扣后降低的钱÷原价=折扣降低百分率”的思路来进行解题。
(二)关联新旧知识构建逻辑性数学体系
逻辑思维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初中数学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实施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初中数学知识难度提升,存在很多抽象的数学定理与公式,学生记忆难度较大。事实上,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很多知识点存在关联性,逻辑性很强,教师在教授新的数学知识时,带领学生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告诉学生新知识是旧知识的补充与完善。借助新旧知识的关系开展教学,可大大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学生可以逐渐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充满逻辑性的数学知识框架。教师教学要重视逻辑性,从基础知识出发,一层层深入教学。
以“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为例,本章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正式提出教学案例前,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一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新知识的教学。旧知识回顾完毕后,教师可提出教学案例 :政府想要修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草坪,怎样用最少的条件保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这一问题便可顺利引入新知识的教学。教师应让学生自行探索,让学生结合课前回顾的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寻找三角形全等条件。为训练学生解答问题的逻辑性,教师要让学生顺着三角形边、角这两个元素逐渐拓展条件考虑全等要求。教师设计三种活动形式:一个条件(给出一边或一角);两个条件(两边、两角、一边一角);三个条件(三角、三边还有两边一角、两角一边),让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感受三角形全等条件。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便能建构关于三角形全等内容的知识框架,从定义、性质、判断方法等不断深入,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开展联系新旧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逻辑框架,这样的教学才能树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三、结束语
数学这一学科往往是很多学生的难关,学科内容繁杂,知识点枯燥,很多学生厌烦数学这一心理状态很多是从中学阶段开始的,老师更新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掌握效果,避免课后学生再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其次,课堂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解题思路及解题步骤的理解,构建数学已学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锻炼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对于高效课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老师要创新课堂教学,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孔维权 . 试析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 才智 ,2020(6):199.
[2]杨德军 . 试析在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 考试周刊 ,2019(A3).
[3]陈星明 .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8):163-164.
[4]徐朝晖 . 初中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