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林
夏邑县教育局工农教育教研室
摘要:职高学生对数学课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厌学倾向,上课缺乏主动性,情绪消沉,注意力分散,导致数学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对我校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本文分析了学生厌学的表现形式,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学生厌学的对策,很不成熟,切当抛砖引玉。
关键词:学生;厌学;对策
我校是职业高中,我校大部分学生是中考失利者,在小学、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从而对数学失去了信心,不喜欢上数学课,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想办法创设情境、改进教法、降低难度,教学效果仍不理想;教师们以满腔的热情调动学生,以极大的耐心引导学生,仍难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我认为要防止学生“厌学”,应该从抓学习风气、培养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手段、注重因材施教上着手,使学生有学习的氛围和学习的欲望。
一、学生厌学数学的外部表现
1、缺乏学习热情,态度消极
对数学课的学习不耐烦甚至厌烦,课堂上显得漫不经心、无精打采,在学习活动中缺乏热情;动作迟钝,上课十分钟仍没准备好学习用品;对教师的提问不闻不问、不思考、不回答;独立练习或分组讨论中不紧不慢,无所事事,不主动与同学交流;对课堂提问、板演等加分之举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对教师的辅导不耐烦也不配合;对教师善意的批评沉默不语、或内心抵触、或公开顶撞。
2、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
上课听讲不专心,剪指甲、照镜子、玩手机、抓头发等小动作时有发生;神情麻木、目光呆滞、若有所思者屡见不鲜;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稍有风吹草动便坐立不安,或嬉笑、或做鬼脸、或出洋相、或发怪声;回答问题时常因未听明题目而答非所问、或闭口不答、或只答“不会”、“不知道”;对当堂应完成的作业不思考、不动脑,只想抄袭完任务;作业发下后,不问错误原由、不改错题,只看老师给的成绩等等。
3、学习消极被动,情绪低落
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会思考、不肯动脑;不在乎成绩,不愿付出努力,不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等、靠、要思想严重;课堂练习时,遇到困难不是凭自己的意志和已有的知识解决,而是回避或逃避,等待他人的答案;书面作业一抄了之,对预习、复习等非书面作业经常置之不理。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难以摆脱懒惰的困扰。
4、自卑心理严重,性格孤僻
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估计过低,认为自己反应迟钝、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料。感觉自己不懂的太多,想请教老师不知从哪开始,欲求别人又怕被小瞧,因而在数学学习上不思进取,不愿付出时间和精力,破罐破摔。课堂上表情麻木,听懂了不兴奋,听不懂无所谓。没有近期目标也没有长远打算,久而久之,被老师遗忘,被同学孤立,离群独处,在自主学习时孤立无援,没有合作伙伴。
5、基础知识欠缺,希望迷茫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原因是自己的数学基础差、底子薄,上课听不懂。个别有打工经历的学生,吃尽了少知识、没技能的苦头,再次走进校门后,很想学点知识,改变自己的处境,也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望,但终因基础不扎实、学习困难大而放弃努力,随波逐流;有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数学成绩一直不好,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对自己丧失了希望,到职高来是想等机会、碰运气。
6、课余不思学习,气氛不浓
新生入学后不久,便从老生那里获得“经验”,学习好坏一样,学与不学一样,到时间都能毕业。如此恶性循环,下功夫学习的人日趋减少。校园环境越来越美,但操场边、树荫下学习的人越来越少。课余时间学习的更是屈指可数。学校组织了各种活动和竞赛,仍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重视考试,考前不复习,若抄袭无望,则交卷走人。
二、防止学生厌学的对策
1、狠抓学习风气,营造学习氛围
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强化制度刚性,做到“宽进”与“严出”相结合。
通过访谈了解到,我校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刚入学的新生还保持着中学时的学习状态,即使学习不好也不影响他人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熟悉以及老生的耳濡目染,少数不爱学习、行为不良的学生慢慢浮出水面,开始钻班主任管理及学校管理的空子,而且负面影响越来越大,最后使学校的管理处于被动。因此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检查、督促、引导与管理。同时强化制度刚性,严格校风校纪,对多门课程不及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共同反映,严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个别学生该留级的做留级处理;对多次违纪且屡教不改、影响极坏的个别学生该开除的作开除学籍处理;另外应采取班主任、专业科推荐的就业制度,对受纪律处分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推迟推荐或不予推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与不学不一样,学好学坏不一样,即使学习不好,也不能表现不好或品行不好,否则不能毕业更不能就业。
2、强调数学应用,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推理论证。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计算机、金融、机械制造、生物、化学、哲学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宇宙之大、离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没有数学。数学基础影响人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基础差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连贯性,学习专业课时理解慢、条理性差,分析问题能力低下,不利于对专业课知识的掌握,所以说,学习数学是必不可少的。中职学生应该学好数学,为专业课的学习及后续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前多搜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实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工具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降低教学难度,培养学习兴趣
首先,降低内容的难度,与专业课内容接轨,突出专业课需求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如绘图、口算、计算工具的使用等),在实际操作与需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其次,降低阅读难度,尝试“阅读教学法”,在阅读中培养兴趣,开发智力。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阅读概念,像讲故事一样“说题”、审题,指导学生阅读数学史话、数学家的趣闻轶事,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激发兴趣。再次,降低作业难度,分层布置作业,学优生做100%,中等生做80%,达标生做60%,听不懂课的学生写学习体会、感受等个性化的作业;最后,降低听课难度,不搞满堂灌,坚持讲练结合,尽量少讲多练或一讲一练。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4、改进手段方法,增强学习信心
教师要改变黑板加粉笔的传统的教学手段,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将抽象、陌生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化。例如在讲“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可制作课件,演示正弦函数的动态变化,展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极值、周期性等,在通过拖动图形及改变参数展现三角函数的相位、周期及极值的变化,使学生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对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产生感性认识,并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5、注重个体差异,体现学习效果
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划分层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对课堂讲授的内容,制定不同的重点、难点,精心准备有梯度、有层次的例题和习题。讲课时先照顾一般学生,如要求知道公式并能直接套公式解题。在讲难度较大及公式变形应用的问题,使较好学生能进一步提高,接着进行针对性练习,各取所能。对于基础太差、听不懂课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规范、漂亮地抄写公式、题目并自我欣赏。这样做,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好学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及体现了课堂气氛又体现了学习效果。
三、几点思考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对我校学生的厌学心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发现学生对数学有误解和偏见,一方面觉得数学没用,枯燥、乏味、难学,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生活中需要时又感到没学好、不够用。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对数学内容及上课方式进行探索和改革,内容上适当降低要求、进度适当放慢、精讲多练、经常查漏补缺,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其次综合考虑我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特点等因素,采用分层教学,利用参与、鼓励、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措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当然,学生对数学的厌学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解决的办法应该从多方位、多角度入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