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司马专 邓冰冰
[导读] 小学作为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关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司马专  邓冰冰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牂牁镇小学,贵州 六盘水  553414
        摘要:小学作为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关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其中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面临策略上的改革和创新,如何实现新课标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开展,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培养学生个性,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对指导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健康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健康第一和学生发展应作为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指导思想,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自觉、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兴趣为目标,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新课标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要求小学体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用与时俱进的新模式实施体育教学活动。本论文就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进行综合研究与探讨,为小学体育健康教学实践提供方法支持。
        一、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永远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充满热情,如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兴趣对体育教学的成效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学生具有截然不同的个性,感兴趣的方面也不尽相同,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而言,教学者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定教学内容,比如一个班级喜欢打篮球的学生很多,那么就为该班学生开展有关篮球运动的教育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建自由、开放、寓教于乐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应该是充满活力和乐趣的,教师要将自己融入学生中去,将教学活动变成一种平等有趣的游戏,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也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二、改良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与方法,重视游戏
        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小学体育项目本身有类型单调的弊端,但小学生对游戏的热情是一样的,每个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如果能将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转变为游戏的方式实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将游戏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把健康知识与体育技能融入游戏过程之中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一方面要在游戏中融入体育与健康知识,另一方面游戏也是运动的一种形式,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游戏中的竞争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勇于争先、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而游戏中的团队合作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形成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的好品德,可以说游戏对于新课标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教学实践和教学目标等设计合理、新颖、有趣的游戏进行教学。


        三、建设多元化评价体系,将提高学生自信心、增强学生体质
        作为评价核心要素小学生通常都很在意自己的成绩评价,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体育与健康教学也应该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不应再延续以往应试教育中以成绩、分数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更应该淡化分数、成绩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程度。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提高和改变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体育运动的信心,提升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良好的评价机制不仅要为学生树立信心,同时还要在评价中合理提出建议和不足,并引导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理念与习惯,使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终身有益。
        四、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逆商”
        逆商教育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挫折与失意时能直面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迎难而上。近年来出现了众多学生因生活和学习压力进行自残自杀的新闻事件,令人痛心和担忧,现今学生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而精神世界的构筑没有跟上物质进步的脚步。体育与健康教育正是锻炼提高学生逆商,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品质、不轻易被困难和失败打倒的意志的良好契机。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逆商的培养,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对遇到的困难、出现的失败,教学者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抵抗挫折与困难的坚强意志,但在实际课堂中应注意时机和把握度,使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保持身心健康。
        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
        教学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要想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势必要改进教学手段,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与体育技能训练,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点正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所忽略的。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引进新颖的教学手法,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体育本身就是能够磨炼意志、培养强大心理素质的一门学科,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一些教学手段,来充实体育课程,让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共同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体育游戏、影像图片、体育赛事等,为学生传递一定的合作精神、不屈不挠的运动精神,让学生在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教学活动。为此,教学者应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改革,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以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应改善学生评价体系,以多元评价方式树立学生的信心,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着重提高学生逆商,培养学生直面困难、坚忍不拔的品质,使学生形成自觉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及终身运动的理念,使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能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丛莉.浅谈体育核心素养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培养:评《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9.
        [2]许荣友.民间游戏资源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9(57):95-96.
        [3]陈晨鹏.美国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9(13):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