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娇艳
昆明呈贡新区第一小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随着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和普及,小学音乐课程已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质能力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参与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声势律动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里常见的一种模式。合理运用声势律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还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参与度,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艺术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积极参与其中。因此,本篇文章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声势律动方法的重要性开始分析,把握声势律动的基本含义,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讲课开始应用声势律动的适用方法,进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声势律动;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音乐是我国最受欢迎的艺术表现之一,合理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给人带来欢乐,也可以帮助人们表达内心的情感。近年来,随着小学优质综合教育改革的开展,小学音乐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而备受关注。但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很多小学的教学效果并不好。为了克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声势教学的方式,通过声势教学,学生们不仅能更好地认知和参与音乐,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一、声势律动概述
声势律动的音乐教学方式是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新颖的教学模式之一,身势不仅仅是单一的节奏律动,它还是音色和身体协调相结合带来的视觉美感的完美体验。传统身势主要包括拍手、拍腿、跺脚、捻指四种身势。现代身势是从头到脚,身体的各个部位,甚至包括嗓音都可形成身势。如果合理地运用这一新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们能更好地感受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情绪、情感等,不仅能提升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到目前为止,为了帮助更多的小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音乐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很多学校都采用了声势律动这一教学模式。
二、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节奏感
声势律动作为一种新式的音乐教学方法,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在小学音乐课上被广泛使用。通过声势律动,跟随着音乐节奏进行身体律动,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并用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更有利了学生理解学习音乐,在音乐课上激发小学生的活力,跟上节奏,进而高效的进行音乐学习。
(二)有利于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声势律动教学以游戏活动为基础,通过游戏将音乐教学内容贯穿其中,以灵活轻松的方式,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并进行有效的学习,寓教于乐,以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后,将对分解教学内容、减少教学困难产生积极影响,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升参与积极性和音乐感知能力等等,帮助他们找到学习音乐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音乐乐器的掌握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必然会伴有特定的乐器活动,对于刚接触乐器的学生而言,可能会在运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节奏的把握等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而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声势律动有助于使身体的各个部分感知音乐,以及为进行节奏的训练而调动自己自然而然的熟悉乐器。从长期来看,“人体”是乐器的搬运者,无论学习哪种乐器,都能够很快找到学习乐器的节奏和力量。
三、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教师应利用声势律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音乐这一阶段的教学是通过音乐科目来帮助学生提高对审美艺术的认识,因此在小学音乐课上,老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节奏感,以任意节奏和固定节奏的合理构成,使学生们在演奏节奏的同时创造出与节奏兼容的条件反射,从而构建出和谐愉快的音乐教学氛围。音乐节奏的应用就像拍手或跺脚一样,通过简单的动作来调动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当整首歌都有欢快的旋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们先听轻音乐,让学生们跟着音乐节奏进行律动,来提高音乐课的气氛。小学生为表现节奏所使用的动作不能受限制,可以分成不同的组,在演唱时使用不同的动作,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情感体验。
(二)教师应利用声势律动增强学生们的音乐感知力
小学的声势律动教学模式,单纯地让学生在音乐课中提高“律动”能力并不是本课程的基本目标。以声势律动为基础对音乐的知识以及艺术语言的学习是声势律动教学的核心。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知觉水平,为学生设置多种教学课程目标,使小学生在科学的音乐律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音乐水平。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会为音乐知觉能力更好的学生设计更难的运动量和节奏目标,提高音乐能力,从而达到目标。对于音乐知觉较差的学生,老师应该设定相对较低的指导目标,以便提高他们参与小学音乐学习课程的兴趣,逐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识。
(三)教师应利用声势律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和身体动作的协调对营造音乐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们的音乐情感,和音乐内容的共鸣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讲课中,老师应根据讲课内容合理设计律动形式,并帮助小学生在节奏的动作中掌握各动作的要点。比如,在做像鼓掌一样简单的动作时,可以增加摇晃膝盖、双脚、扭动身体等动作,提高和丰富学生的能力。通过歌曲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的情感认知。为了在欣赏和学习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取得好的学习结果,必须理解音乐产生的艺术概念。由于每个音乐作品的主题不尽相同,所以要合理地使用音色和节奏,通过摆动手指、鼓掌、拍腿、拍肩等,感受音乐中的乐趣,让音乐与学生融为一体。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小学音乐声势律动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关注声势律动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如果想更好地利用身势律动,老师就应该突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新时代教学中,以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为目标,合理运用声势律动教学,进而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瑞.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北方音乐,2020(06):219+221.
[2] 金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研究[J].艺术评鉴,2020(03):126-127.
[3] 申晓菲.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中提高学生音乐素质[J].北方音乐,2019,39(24):190-191.
[4] 李瑶琪.浅谈声势教学法应用到音乐课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J].艺术评鉴,2019(1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