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碧水
泉州市马甲中学,福建 泉州 362014
摘要:罗曼·罗兰认为,艺术的伟大意义在于显示人的真实情感、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美术教师应该通过故事情境创设给予学生这样的真情实感,激发他们内心的热情。因而,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采用创意片段情境教学和微课情境教学策略,在创设故事情境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使美术课堂更加高效。
关键词:片段式情境创设;微课情境鉴赏;美术核心素养
一、引言
在现阶段的核心素养背景下,作为美育工作者,美术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勇于创新,将丰富的校园及生活文化情境资源有效地应用到美术课程中,将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更加贴切地呈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兴趣,提高学生对美术文化及艺术文化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知识、技能未能转化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存在简单的灌输和“为知识而知识、为技能而技能”的弊病,部分学生并未真正意识到知识与技能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在美术课堂上,如何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化为学科素养,成为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课堂中故事情境的创设成了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了关键。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故事情境创设的实践探究
(一)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片段式情境故事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过:“对于启蒙期的学生来说,作为教育者,必须直接带学生融人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启发思考,培养能力。”情境教学是以“ 美”为媒介,以“情”为载体,将学生代入优美、真实、愉悦和丰富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获得最优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释放出艺术创造能力。在美术课堂中,学生获得美术学科知识的过程如果脱离了情境,只剩下抽象的概念,美术学科知识的应用、文化精神的传承就无从谈起。教师要摒弃以往为了进入教学而进行的单一的音乐、故事、视频导入方式,而是要灵活整合、挖掘教材,设置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学会用美术的视角和技能解决综合性问题。教学不应该只是单纯地解决欣赏或技能方面的问题,而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营造真实的问题情境,将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突出人文性。在此值得一说的就是片段式情境教学,要采用片段式情境教学就要预设情境,有创意的预设情境才能吸引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而创意预设不应从教师的经验和设想入手,要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习惯出发。教师要想从实际入手设计教学,就要了解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和新内容。其中,片段式情境教学导入也不只是单纯地进入教学,而是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注重人文关怀。正如尹少淳认为的那样,教学不是表面的走过场,其要旨在于走心。只有走心的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获得知识、思维、行为、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
例如,在一次区内教学展示活动《公益招贴设计》一课中,原本的预设片段教学利用手绘教具组合呈现马格利特的作品《绿洲》。上课前,笔者了解到学生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过这一作品,学生对《绿洲》已不再新奇。这时,笔者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在片段教学中,通过手绘道具直接展示《绿洲》的画面,让学生从熟悉的画面中“还原现实”,让学生打破物体之间原有的空间位置和组合规律,将其重新组合后形成新奇的视觉形象,在图形创意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二)在美术鉴赏课中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能够调动起学生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是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重要的所在,在美术课程许多需要动手操作的部分都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讲解。老师录制视频做示范是美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而优秀的微课示范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场示范有时会受限于各种条件,从而使示范的作用大打折扣。所以设计出一节好的微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画布上的抽象》这一课,笔者采用网络环境进行授课,希望学生们能够自己动手创作一幅抽象作品,就让学生们利用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 进行创作。这时候就非常需要微课视频这种手段来进行讲解,笔者录制了一段自己用Adobe Photoshop软件创作一幅抽象作品的过程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很多细节学生们都可以观察到,不受条件限制,把提前录制好的内容播放给学生,这样就更直观更完整的创设了一个情境教学的环境,使学生们更细致入微的观察到很多细节。学生们也更愿意亲自动手尝试创作自己的作品,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过去忽视了的发散性思维和富有生机活力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还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文化情境的创设,所有的艺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下创作出来的,是时代的产物,所以想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就要创设和美术作品相关的文化情境。例如在给学生讲到毕加索的时候,我为学生制作了一段微视频,介绍毕加索所处的时代,介绍重要作品创作的背景,简要介绍毕加索每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毕加索艺术风格的演变。要让学生了解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这两位早期的抽象绘画的艺术家艺术的演变过程,如何从具象走向抽象,可以制作微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这些作品。包括康定斯基本人成长包括他所受到的教育以及当时社会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发展都对他的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一些绘画流派对他的影响。把这些内容通过微视频的形式给学生们观看,学生们就能更好的理解抽象艺术不是一蹴而就的艺术,不是随意的涂抹,从而打消学生们对抽象艺术的误解。所以,在初中美术鉴赏课中创设文化故事情境时也可以应用微视频这一手段。
三、结束语
罗曼·罗兰认为,艺术的伟大意义在于显示人的真实情感、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美术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这样的真情实感创设,激发他们内心的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才能让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让美育真正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尹少淳.从核心素养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美术观察,2017(4).
[3]李力加.名师如何练就名课[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龚飞.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体会[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