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发
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临春小学,海南 三亚 572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小学音乐德育的优势,渗透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是一门艺术类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的特点,利用优美生动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音乐;策略探究
在新课标中指出,小学音乐教学要需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和习惯,着重培养学生友善、尊重他人的意识,进而再进行艺术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教授的是关于音乐的知识和相关技能,更重要的是利用音乐教育进行德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结合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精神。
一、立德树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现状
(一)小学音乐课程教育观念的转变
党的十八大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在某种程度上讲,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一种积极回应。这是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同时也是新时期教育观、学校发展观以及人才培养观的新理念“,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成为小学德育的新目标。
(二)开展体验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利用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提高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渗透效率,在音乐课堂上激发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不同思想情感。创设新的教学环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到人文素养,还帮助教师实现德育内容,侧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该打破课本和纯灌水的思维定式,帮助学生拓展音乐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草原小姐妹》和《草原赞歌》的时候,教师可以讲述这两首歌曲的背景和故事内容,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表演歌曲中所叙述的内容,确定音乐基调并且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可以学习其中的优秀品质。第一首《草原小姐妹》,我们可以了解到龙梅和玉荣小姐妹在暴风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第二首《草原赞歌》,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小姐妹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的精神。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想要保护大自然和热爱小动物的意识,还可以引发学生对这首作品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深刻理解这首作品。歌曲中有着欢乐和自豪的情绪,可以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努力营造小学音乐课堂德育环境
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既要抓好音乐课堂的软环境改善,也要追求音乐课堂的硬件设施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是对于学生最本质的人生教育。
(四)灵活运用小学音乐课堂德育方法
传统音乐课堂中,一般以教师为主,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成功实施德育的前提。教师需改变传统教育中的主导角色,转变为组织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在音乐课堂中,教师不应是学术的权威,学生也不应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音乐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情感意识,可从多方面去理解认识。
(五)品味歌曲内涵,激发爱国意识
国家是人民的坚实后盾,更是我们的依靠。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这并不是一种潮流,而是流淌在骨子中的责任。爱国的人对于自己的国家会有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应该以音乐教学作为基础,在其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思想,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爱国教育,深层次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歌曲中的情感,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所传递出的爱国情感,还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会如何爱国,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爱国人士和事件,提升学生爱国素养,积极渗透落实“立德树人”。
例如,在教学《童声里的中国》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做“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教师可以先选择播放《五星红旗》,引起学生爱国情绪的共鸣,然后导入问题,询问学生的感受,那么《童声里的中国》就可以很好地诠释学生的心情。教师教学可以采用分声部、领唱和轮唱等方式,学生演唱时主歌部分节奏方正、气势磅礴,作为中国一份子的自豪和荣耀感油然而生。而副歌部分旋律优美,气息悠长,学生会产生作为国家小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六)创设恰当情境,感悟民歌魅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音乐文化。学生通过了解和学习民歌,有利于提高艺术修养,这对于让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具有重要意义。在“立德树人”目标的引导下,教师需要创设相应的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乐器是音乐教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工具,因此教师还可以增加乐器的使用。为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很多家长在学生较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对一些乐器进行了一定学习,部分学生在课堂外就对有些乐器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教师在对音乐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对乐器的掌握程度,增加一定的乐器相关内容,对课程进行辅助和提升,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这对学生的乐器掌握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增加了学生学习课程时的成就感。
总结: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歌唱课程的授课前,应做好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准备,增加学生唱歌的发音训练和高、低声部的训练内容,以达到课程教学的效果。歌唱不仅仅是一门普通的课程教学,教师应该通过课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存在的乐趣和学生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所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歌唱素养为目的,更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为目标,与学生通力合作,共同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石坎.立德树人如何融入小学音乐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58.
[2]庞建平.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48.
[3]王运清.小学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分析[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一).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3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