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靖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凤山小学,贵州 毕节 551613
摘 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事项越来越高,小学体育对学生身体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身体训练,从小学生开始培养热爱体育的良好习惯,使其身体和精神健康全面发展。众所周知,在体育教学中往往面临一定的风险因素,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相应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训练。采用相关的教学方法,兼顾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小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体能;提升策略
小学体育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身体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体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生的潜力。在这个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成长所必需的大部分学生的营养能够得到充分的补充,身体发展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但是与小学生的体力是不能等同的。经济水平的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往往呈现减少的趋势。例如,体力减少,活力不足,肥胖等都在增加。因此,老师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有效地保护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增强学生体能的重要意义
体力能够满足学生生活的需要,并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各样的学习和活动。身体训练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基本途径,小学阶段是提高运动能力,防止体育受伤的重要阶段。良好的体力是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没有身体上的支持,学习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已经逐步的得到了学校的重视,成为学校关注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师应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发展发展,首先为实现健康的教育目标而努力。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体力的提高负有责任,在最近的体力测试数据的显示中,学生们的体能呈下降的趋势,逐年降低。学生们的体力提高和身体强化是当今社会体育教师的责任,学生的身体训练应该从小学开始,从小就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是学生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定期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大大增加新陈代谢,进而促进身体更加健康的发展。身体是学习的前提,良好的身体条件是智力教育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通过身体运动增强学生们的素质能力,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身体及精神健康,进而促进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学习前进。
(三)有利于为学生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技术的形成和提高,取决于专业的学习和练习,同时与学生的体力是密不可分的,而体力的提高则需要持续不断的运动,进而在循序渐进中提升。
学习生活中除了脑力的耗费同时需要多方面的体力,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加强学生的体力训练,进而为学生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体能较差的学生在跳高、跳远等运动上都难以完成,同样,柔韧性低,速度不足,腿无力的学生是无法很好地掌握各项运动技巧的,因此,体育教学应该考虑身体训练和技巧学习结合,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体能。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增强学生体能的策略分析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良好的教学方案
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前应先完全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在小学这一阶段,小学体育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学习篮球、足球、耐力赛跑等项目,低年级学生主要进行跳绳、跑步、各种体育游戏等基本体育运动。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体育训练受伤的状况,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由于处于未成熟阶段,体育受伤与不充分的准备活动及不适当的运动方法有关。为此,体育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合学生运动的运动量,有效地增加学生的运动能力。适当的强度训练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适应能力,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有序的进行事前准备活动,使学生们肌肉放松,进而为体育准备活动做好相应准备。
(二)注重体育教学中的细节,加强对学生进行引导
小学是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也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身体特征,再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老师要留心观察所有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如果学生的行动或方法不对,老师为了防止因错误的行动而不必要的受伤,要及时改正学生的错误。另外,教师在课堂细节上的有效指导,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在学习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参与其中。
(三)以学生身体健康为教学核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是学生身体和精神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体育课后多注意休息,并加强身体锻炼,以提高小学生的体能。身体训练很容易造成学生水分流失,体育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以防止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生突发情况,不仅未能使身体得到有效锻炼,反而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老师应该敦促学生在进行身体训练后,做好放松活动,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锻炼,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身体的营养,保证适当的睡眠,有效地增强体力。
三、总结
简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体能是非常重要的。体育课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育和课程学习,否则对学生不适合的体育运动,会对小学生身体和精神的发达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而合理的教学方案则有效的避免了对小学生身体发达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除此之外,老师应该实施有效的体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体能,为小学生将来学习创造良好的身体条件。
参考文献:
[1] 童伟.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提升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190.
[2] 卢巍.体操教学回归小学体育课堂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2):157-158.
[3] 孙宝兵.小学体育课堂中综合体能训练的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7):40-41.
[4] 孙静.小学体育健康课程开展体能训练的必要性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