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提升学习主动性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吕文胜
[导读]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
        吕文胜
        安徽省桐城市练潭初级中学,安徽  桐城   231481
        摘要: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学生道德法律课程的开发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密切相关。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下,应试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生学习道德法治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希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学习主动性;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学中的主要任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制观念;国家意识等方面。道德与法治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观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分析道德有序发展的障碍。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国家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精彩的香港文化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影像和声音更生动地感受到澳门和中国的交接仪式,深刻了解祖国日益强大的变化。其次,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热情讲课,用自己的精神形象塑造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不应盲目讲课,而是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因材施教,强化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于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初中生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减少学生在这门课程中主动性的障碍。另一方面,教师应使用启发性词汇,这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学习信心。学生在自信心受到激发的时候,会迸发出很多学习方面的潜力,此时教师再进行鼓励,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表现良好的学习进行表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鼓励,给他们的不足找一些台阶下,并鼓励说,相信下次一定能做到。这样既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也讷讷够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加强问题导学法的运用,提升学生的自主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结合教学内容,加强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定目标,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情绪的管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独立学习本课的内容,事半功倍,组织学生玩手指游戏,要求每个学生右手放下,组成一组伸出的平掌,用学生的食指支撑手掌。然后,学生们用平手掌,试图抓住另一个学生的食指。比赛结束后,我问同学们:“你玩游戏的时候感觉怎么样?”然后,我开始组织“你表演,我猜”活动。其中一名学生表演了诸如坐立不安、恐惧、流泪、咬牙切齿等成语,其他学生则开始猜成语。活动结束后,我总结道:“喜怒哀乐是四种情绪,可以产生多种复杂的情绪”,“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不良情绪?”提问后,学生们开始自己思考,并说出自己的不良情绪调节方法,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问题为基础的。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情绪,通过自主学习调节情绪,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四、重视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被动变为主动。主动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树立良好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带着问题学习,从而巩固知识点。例如,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香港和澳门的一些纪录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以高度的积极性参与学习,拓展视野和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综合素质。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创新活动,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落实立德树人思想
        教师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其综合素质也将对具体的教学工作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道德教育,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确保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包括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焦点,也是德育和法治教育的重点。德育是我国传统教学的重点,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判断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关键,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最重要的专业素质,更要提高教学理念的综合素质。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学过程也是教师的学习过程。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加强对一些新知识和新思想的学习。目前,丰富的知识为指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要推进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不仅要教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学习法治基础知识。如果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质,那么学生将更加积极地学习其他课程,养成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学习质量,有利于教师完成课程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惠如.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74-275.
[2]刘年勇.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09):10.
[3]刘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6):358-359.
[4]陈开洲.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