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武 姚永馨
云南省楚雄金鹿中学,云南 楚雄 6750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明确强调的。教师要在落实生本教育理念中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全过程,让初中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中形成正确的生命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在健全人格中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渗透策略
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爱生命,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创设生命教育情境
教师要在解读生命教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蕴含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作为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导线,在分析学情基础上创设生命教育情境,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课题知识贯穿其中,让学生正确、深化认识生命,轻松理解、掌握课题知识,在无形中激发学习兴趣。以“生命可以永恒吗”为例,教师要从生命思考的层面入手,在解读“生命可以永恒吗”课题内容基础上全面、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元素。与此同时,教师要多层次剖析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学习情况,科学把握基于生命教育的课题内容,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下创设生命教育情境,将“生命可以永恒吗”课题内容渗透到构建的信息化生命教育情境中,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生命教育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课题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元素,以班级学情为导向,再现现实生活关于“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主题的场景,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生命进行深层次思考,对人类生老病死这一规律有正确的认识。
二、引入生命教育案例,整合教学内容与分层教学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合理筛选的同时将生命教育案例引入道德与法治课,深化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因材施教过程中落实分层教学,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使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分层中都能受到良好的生命教育;在掌握道德以及法治知识中学会正确对待生命。以“法不可违”为例,教师要从做守法的公民视角入手,科学把握教材中“法不可违”课题内容,深入把握当下和中学生相关的典型违法犯罪案例,包括基于生命教育的典型案例,在筛选、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将其融入,在教学内容深化整合过程中顺利将生命教育元素渗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入分层教学法,对基于生命教育元素的“法不可违”课题内容进行合理化分层,在学情剖析中立足因材施教的视角,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对课题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分层,在层层落实中科学指导“法不可违”课题教学,在分层讲解过程中和不同层次学生共同探讨、剖析典型案例,分层设置课题问题,在和各层次学生互动中引领其有效思考、探讨,在问题解决中细化把握“法不可违”课题知识,在法治知识获取中深刻意识到遵纪守法以及尊重、珍惜、热爱、敬畏生命的重要性,对轻生、自残等有正确的认识。
在案例剖析、解决方案提出等过程中实时积累法治知识,学会正确看待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难等,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会敬畏、珍视、热爱生命,在正确对待生命中展现生命价值。
三、小组合作探究和角色扮演,课内实践中点亮生命教育
实践是实现有效生命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在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同时有效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在课内实践中点亮生命教育,让各层次学生在体现主体地位中进行有效小组合作探究,在扮演不同角色中体验生命的价值,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等。以“活出生命的精彩”为例,在课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综合把握“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课题基础知识、重难点,联系当下社会和“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主题紧密相连的事例,在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中将其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观看短片、视频过程中深刻感受生命的可贵、美好,深层次解读生命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在相互作用中深化课内实践,在学生层次化实践中点亮生命教育,让学生自由组合,围绕“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主题,走进现实生活的同时选取事例,深化、整合已学过的“生命的思考”“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等课题,在新旧知识衔接中合理思考、探究,有效组织语言,合理编排情境对话内容的同时融入舞蹈、音乐等元素,分角色进行排练,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进行表演,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内关于生命教育的实践,在锻炼思维、能力中获取情感体验的同时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升生命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四、延伸与拓展课内生命教育,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内生命教育进行合理化延伸与拓展,在课外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践中深层次认识生命,在基础夯实、能力锻炼过程中拥有高尚人格的同时发展综合素质。以“积极奉献社会”为例,在学习该课题下“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之后,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归纳、总结同时延伸、拓展课内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渗透到课外更加广阔的道德与法治实践平台。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外有效衔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走进孤儿院、福利院的送温暖活动,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关怀孤寡老人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和疾病相关的系列公益活动,让各层次学生在多样化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感受、体验生命的价值,学会尊重、理解、善待、热爱、超越生命等,在形成正确价值观、生命观、人生观等过程中更好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良好品质形成中促进全面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深入、客观解读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在渗透过程中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促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内外实践中深刻感受生命的可贵、美好,在生命价值体验中学会尊重、珍惜、热爱、敬畏、超越生命,夯实道德与法治理论基础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翁姝华.关注生命成长,绽放生命精彩——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8).
[2]杜战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关怀实施策略[J].好家长,20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