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殷爽
[导读]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方面的教师,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文学这一课程
        殷爽
        四川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巴中 636000
        摘要: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方面的教师,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文学这一课程从时间跨度上来看,设计了前后3000年的历史,包括的作家、作品更是不计其数。从设计学科上来看,中国古代文学这一课程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史学、哲学、美学和文献学等学科的内容,知识面广,内容跨度大,教学框架庞大。基于这种背景,我们在教学时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课程,不能掌握作品选的课程内容,就不能全方面了解文学史,而且作品选还是学习文学概论、现代文学等相关课程的重要参考,我们应积极改变这种现状,推动各项措施落地实施。
        一、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课时减少
        但就现阶段来说,各院校注重理论实践,忽视知识积累、强调创新观点,忽视基础学习教学理论的教育背景下,导致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课时不断缩减。虽然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是现在教学的发展趋势,但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这样知识面广、内容跨度大、教学框架庞大的学科并不适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课时的减少,不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增加学生知识积累,也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
        (二)忽视了作品选的教学
        大多数院校在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时,都是将文学史和作品选放在一起授课,只有少数院校是将文学史和作品选分开授课的,按照以往的授课经验,大多数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师都是重视文学史教学而忽视作品选的教学。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在课时不断缩减并要保证教学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教师就应该按照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自身学科特点,依据新课改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掌握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文学史与作品选的关系,优化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内容。但是大多数的院校不能准确衡量文学史和作品选的课时分配,认为文学史是学习古代文学课程的高级研修课目,作品选只是作为辅助学习古代文学课程的高级研修课目。
        (三)线上教学平台效果堪忧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基本普及,这为中国古代文学实现开展混合式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想开展线上教学,就必须要有方便、快捷、安全而廉价的无线校园网作为基础。由于很多高等院校资金短缺,所以在无线校园网建设方面,其并没有达到全校覆盖的目标,仅仅是教学区域、图书馆等场所能接收到无线校园网的信号。但是,即使是能够接收到无线校园网的信号,如果是在人群密集的场所,比如正在上课的大教室,信号往往比较弱,而且还很容易中断,给师生带来很多不便。


        二、改进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宣传推广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在院校的各专业教学环境中更是得到了普遍的运用。我国大多数的网民文化素质较高,能够科学的运用信息技术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进行推广。例如在日常应用的微信、微博上,都有许多内容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学的推广公众号,这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学习欲望。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网络推广,不仅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反馈,还能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社会需求的反馈,这能使各院校广泛的收集信息,并制定拓展相应的教学方案,进而更好的落实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教学任务,有效的改变各院校忽视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教育价值和思想弊端。
        (二)完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平台
        现阶段,大部分院校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在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时,仍然沿用传统的纸质的平面教材和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教学模式,这导致学生难以在脑海中形成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框架,并且产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网络线上授课使用不够充分,疫情期间虽然有了极大进步,但今后,各院校应该以此为契机,更多地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的运用互联网资源,积极构建网络学习平台,随时随地更新和拓展教学内容,逐步建立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教师备课教学资源,例如“教学大纲”、“视频影像”等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相关的资源库。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互动、答疑解惑,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这个媒介,还可以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课程体系
        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都以讲授文学史为主,选修课为辅,通过对作品选的研读,全面提升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素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专业教学在必修课中占较大比例,而且课程结构单一,随着教育的创新和发展,院校需要增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作为专业知识学习的辅助工具,来适应学生对不同学习需要的需求。专业课和选修课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合二为一,既完善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缺口,又开拓了学生的眼界,积累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量,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四)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开展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活动时,应该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度,着重挖掘分析作品,达到让文学作品感染学生、文学形象鼓舞学生、文学内容教育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建设学生的精神文明。教师采用点面结合、点线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文学作品串联起来,进一步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内涵。另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中经典的优秀作品,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课堂上对作品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知识储备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教师应该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辅助和引导学生加强对有关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史的认识,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萍.浅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成功(教育),2019(13).
        [2]文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