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玲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 要: 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提高课堂趣味性,践行议题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议题式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教学中持续火热进行,无数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中,议题式教学引起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研究。但议题式教学毕竟是一种新事物,需要广大政治教师改变旧观念,探索、学习、真正践行,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议题式教学的内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政治课程应当以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联系生活中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话题,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积极实践等多种方式,营造互动良好、民主、和谐的气氛,进行议题式教学。【1】 开展议题式教学要建立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主要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后,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从中选取合适的素材,精心设计指向明确而又无标准答案的议题,激发学生参与到情境活动中自主探究。议题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课程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起着“导演”的作用,而孩子们是课堂的主人、“演员”,让他们在课堂的舞台上精彩表演,政治教师要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议题式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议题式教学的实施需要转变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课堂上先确定好主议题,围绕主议题又设置子议题开展的教学活动,最终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某一方面或若干方面。核心素养下的政治课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还要有情感、思维和品格的生成与提升。议题式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承载形式和实现方式,对发挥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课堂上,教师适量讲解,更多让学生自主参与、亲身实践、动手操作,在辨析和探究活动中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在新课程背景下,建设高效课堂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大趋势。政治课堂中,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对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引导者”和“掌舵者”,引领教学的开展并调控教学方向。一个好的议题不是封闭、孤立的单一问题,而是具有开放性、思辨性的问题组合体。开放性和思辨性是议题式教学的本质特征,也是思想政治课的魅力和趣味所在。教师精心设计开放而有思辨性的议题,课堂上孩子们思维活跃、主动思考、大胆质疑、气氛融洽、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敢于批判、理性辨析,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效率自然也高。
(三)深化了情境活动的体验
新课程强调“无情境不教学”,情境成为议题式教学的载体,是课堂风光无限美好的“风景带”。高中思想政治课通过设置或简单或一般或复杂的情境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理解与公共参与的能力,使教材内容活动化,也使活动内容知识化。教师通过设置课堂内的议题活动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情境体验活动,让学生亲历知识、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课堂上,学生之间彼此合作,共同交流、分析、研究和探讨问题,形成问题的共识和认同;课堂外,学生一起查找、整理资料,为完成小组任务而深入研析、探讨。【2】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综合学习能力。生活在大中城市的政治教师,组织高中生参加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博物馆、生态公园、生产车间等)、专题访谈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感受了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学习了更丰富的资源、体验了更真实的情境,学习兴趣自然浓厚,见识增加,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差,一举多得。
三、以培养政治学科素养为目标的议题式教学有效策略
党的十九大提出:“政治教师要全面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性课程的育人作用。”因此,政治教师要全力以赴、积极开展议题式教学。
(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主动成人
新课标指出,要推动议题式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议题式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发挥好“导”与“引”的作用,更要坚持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敢开口、有话说、会说话”。 教师要营造开放民主的氛围,允许学生在交流中差异性表达,注重在课堂中生成新认知,也要关注学生素养、情感、品格、能力等目标的达成。如:在必修3文化生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课中可以设计两个“价值冲突”的子议题,一是抗疫逆行者“后退生与前行可能亡、保小家与保大家”的冲突,二是“传承英雄精神与抹煞英雄精神”的冲突,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会热火朝天地讨论,但教师一定要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作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教师要善于发挥“引”与“导”的作用,引领学生在“议”中生成知识、涵养价值,领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作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践行主流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育人效果。
(二)设置恰当的议题,引领成长
在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课堂上,首先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内容和学情,设置合理的议题,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我们可以联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学生亲历亲为的社会实践设置科学的议题,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与事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公共参与的情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中,该课的核心内容是改革开放。围绕这一内容,从教材内容中梳理出改革开放的开端、过程和走势三个部分,形成本框的整体设计思路。根据这一思路,设计了三个议题:(1)破——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要搞改革开放?(2)立——社会主义中国应如何改革开放?(3)新——改革开放给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课案中的核心概念和分解概念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清晰的议题结构,使教学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概念以结构性呈现,设计的议题具有开放性又有思辨性,既能凸显教学重点、难点,也是议题优化设计的必然之举。
(三)提升情境效用,?增强趣味性
高考政治试题“无情境不命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有效的议题情境,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巧设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政治知识、情境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国内大事。政治课具有浓厚的时政气息,教师备课时应精心挑选能反映学生生活、贴近时代的特色素材引入课堂。如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设置北斗三号成功发射的情境(视频+材料),议学情境1:北斗三号发射成功的意义,并设置子议题1:“北斗”承载了谁的梦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想?学生组内商议,小组代表分享成果;描述“北斗”背后承载的梦想,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接着设置议学情境2:北斗发射的历程(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奋斗),子议题2:北斗三号取得伟大成功靠的是什么?学生组内商议,派代表分享成果,论证北斗三号发射成功的原因,理解为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党的领导、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卓绝的创新和人民的支持。教师通过课堂上设置情境、开展活动,师生有效互动、生生广泛互动,形成课堂的“动感地带”。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转变观念,身体力行,要在议题式教学的议题设置、创设情境等多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与努力,把议题式教学不断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才能让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委编, 2018.09.
【2】《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6.04.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农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JK18BJC05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