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教材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王千学
[导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
        王千学
        海南华侨中学,海南   海口  570206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利用互动、小组合作与探究、信息技术等教学模式,不断加强实验教学,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等,以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思考
        在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模式中,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已明显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鉴于高中生物的抽象性、逻辑性和思维性,面对学生日常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教师必须运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改革,依然未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摆脱出来,致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低下。具体来说,在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大量的问题:
        (一)理念落后
        在传统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性,无法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严重制约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受到这种单一、陈旧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氛围落后,以至于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三)片面强调知识本位,忽视学生能力培养
        在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将重点放到理论知识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氛围缺乏生机,学生无法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一)优化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课堂改革的推进。据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师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理念。一方面,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完成生物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另一方面,改变传统知识型教学模式,全面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确保每一位学生均可在最佳的发展区域内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并紧紧围绕核心素养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借助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全面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1)互动性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互动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师生关系、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搞好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全面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分离定律”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详细呈现豌豆花的结构和授粉方法,引导学生在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基本概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2)小组探究性学习
        在每个学生心中,他们都渴望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探究性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团队成员必须分工合作,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相互配合,完成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教师会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更新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教师发挥课堂引导作用。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接收情况,进而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生物教师就需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充分重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激发出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当中,要紧密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引入生活案例,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对教材当中的各种趣味因素深入挖掘,合理运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高中生物课堂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发挥着核心作用,通过课时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不仅能够指导和规范教学活动的实施,还可以有效测量和评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在具体实践中,需要遵循这些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物学科的整体要求,避免背离课程总目标,要深入结合新课程理念的三个维度,统一课程标准下的目的要求。
        (二)可行性原则
        要制定恰当、适度的目标,保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针对全体学生,可以制定普遍性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那些优等生,对发展性目标合理制定。
        (三)可操作性原则
        制定的教学目标需要能够方便操作和检测,尽量设计出鲜明的课时教学目标主干,避免有太多的数量,以便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四)阶段性目标
        在教学目标确定中,需要将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纳入考虑范围,结合相应阶段,确定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如针对高一阶段的学生,主要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进行激发和培养。针对高二阶段的学生,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力发展。针对高三的学生,则是对其综合分析、应用能力重点培养。总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需要对课时目标充分重视和科学制定,以便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充分的重视,构建生物有效课堂。在有效课堂的指导下,高中生物教师首先要创新教学理念,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合理实施课堂提问,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高中生物教师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借鉴和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与优化,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李瑞荣.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18,8(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