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沈保平
[导读]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是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的内涵作为关键出发点
        沈保平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七中学,陕西 榆林  719499
        摘要:本论文的研究主要是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的内涵作为关键出发点,对于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首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实践性教学中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其次,对生活化教学法开展的现实意义以及实践性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用上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最后,进一步为生活化教学法的实施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 应用

        引言:初中生想要健康成长,必须接受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当前,道德和法治课程虽然在多数初中校园里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但在其实际的实践性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对于学生能否较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能否较好地形成思想品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于初中生而言极有必要。对此,在相关文献资料的解读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初中教学实际情况,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为以后对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1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的重视
        当前,大多数学校教学思想较为传统,对于实践性教学缺乏正确的认知,且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仍旧是为了升学率的提升不顾一切地去拼“成绩”,亦或是将分数的高低与教师的职称评优等进行直接挂钩。
1.2缺乏专业的教师
        在整个初中教育阶段,不少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大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承担,这些教师并非思政专业毕业,也缺乏专业的教学研究。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限制了整个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许多学校很难系统、全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
1.3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形式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因素,然而目前许多学校教学形式单一,这一问题成为了阻碍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不少教师由于受到了一些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照本宣科,死板教条,墨守成规,对于教学案例的实际应用根本不注重,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内容上的不足,使得教学内容不够深刻形象,学生也因此无法对其进行感知。这样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非常困难,学生也对于学习本身逐渐缺少了一些上进的动力。
2生活化教学法开展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其对于外界事物往往有着较为强烈的求知欲望。

合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便可给予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其参与到生活化教学中来,在生活化的实践性教学中使得个人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也使得个人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因此,唯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不断地要求并锻炼学生亲自实践的能力,才能够助其逐步形成健全的思想品德。首先,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型实践性教学的合理实施将会为学生带来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此同时,道德与法治课不再仅仅是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室中进行,更多的是置身于生活当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可谓是益处多多。其次,实践性教学使得学生的实际生活被融入了课堂,对于其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极为有利。通过长期的自主实践学习,学生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中对于实践能力、生活知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灌输掌握,对于其良好的品德习惯的形成亦是极为有利。
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策略
3.1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
        道德与法治来源于生活。在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教师若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则必须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相互结合。同时,更要注重一些实际案例的讲解分析,并对其加以合理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的展示,用较为独特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加深理解,且能够更好地接受和感知教学内容,并使其在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上得到更好的实现。
3.2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体验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丰富的内涵,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生活中的小事对学生展开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帮助家长做家务,使得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得以提升培养,并对良好家庭关系的构建也带来一定帮助。
3.3将贴近生活的素材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对事物有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的学习阶段,对该阶段的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抓住关键点,结合其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而新课程的导入作为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事实上,不少教师在课程的导入上较为刻板,使用苍白平实的语言,且毫无感情色彩,也无法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如此一来,便造成了整堂课的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必须纠正类似这样的错误理念,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唯有将生活元素有效应用到整个课堂教学当中,生活化教学法的优势才能够在课堂中得以体现,也更能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结语: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对于初中生德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帮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旨在用生活化教学组织本学科教学内容,并以生活化教学资源作为根本依据,由此使得初中生的道德品质得以逐步优化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旨在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正确树立进行培养,并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良好的道德品质。相较于其他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感知能力,并非仅仅停留于对于知识传统化的口头表达,以使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实现。为此,教师在其教学中更应当注重生活化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并在与德育的结合教学下,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卫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256.
[2]陶艳秋.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中国新通信,2020,
22(04):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