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群
良庆区那马初级中学,广西 宁市 530202
摘要:我们知道,在生物课堂上,教师不能随便教学,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使用。要找到和心理教育匹配的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生物课中渗透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以更从容的态度面对青春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健康教育;渗透融合
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初中生物课堂,需要教师认真细致的挖掘教材知识,让学生发现自我特点和与众不同,让学生形成合作品质。另外还要适当对学生进行赞扬,应当做好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完美结合人心理教育与生物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其中内容。更好的面对正处于青春期的自己,勇敢的面对人生,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一、关于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对生物的知识认知不足
由于初中阶段是刚开始接触生物教学的阶段,所以开始学生对生物会有很高的新鲜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生物的实验中,学生对实验的机器和事物都有很大的兴趣。但是这只是表面的现象,初中生只在乎实验过后的结果,而它的过程和原理都被其所忽略。因此,初中生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只对实验比较有兴趣,但对实验的原理以及知识的认识太过于浅薄。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是学生在进入初中时接触的新课程,所以,刚开始学生会对生物产生好奇心,在学习生物时积极地参与其中。但是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生物课程出现了大量的抽象概念,学生渐渐对生物教学失去了原本的兴趣。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初中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的都是真实的事物,而生物中却存有大量的抽象概念比如动物的细胞、食物链、染色体等,这些都是学生不能够真实感受的。目前许多教师都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在生物教学时教师只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好课堂笔记就行。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只是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不去思考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快速地对生物教学失去兴趣,对生物教学没有积极性,降低了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DNA时,学生根本不可能从实际的生活中去观察DNA的结构,也不能够通过实验来了解,就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认知,特别是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发展还不够全面,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理解抽象的事物,只能大概地了解到每个物质的名字,但是却很难全面地认识它的原理,所以学生渐渐对生物失去了兴趣,从而降低了对生物教学的学习欲望,严重地降低了其学习的效率。
二、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大多数学生都不了解身体发育相关知识,学生没有从正面渠道获取什么影响了身体发育,只能从网络中能获取不正确、零散碎片知识。
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初中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因此,初中生的身体在快速的生长发育,并逐渐的走向成熟,每个人的身体发育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要说明的是青春期出现对异性特殊情感、好奇心非常正常,生物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相关知识更加正确的了解自己,客观的面对自己的身体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生理问题和心理变化。教师要对青春期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意识,整整了解自己,掌握调节心理问题的排除手段。以轻松愉悦的态度走出青春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达成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部分学校中,学生的生活环境较为狭隘,消息闭塞,参与到活动较少,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不足,人际关系不佳。学生通过有关于遗传学知识的学习会明白,差异是客观的,在世界中并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各自的独特性。此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学会欣赏自我,能够更认真的接纳个人,消除各种负面情绪。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条件以及基因组成因素等影响,学生之间存在不同。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或实验,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互动学习,彼此接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赞扬
部分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较强,能够为了目标不断的前进。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关键阶段。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进行赞扬,夸奖学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众所周知,很多学生有着很强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亲自实践、亲自试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学习自信,培养能力。教师若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肯定,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越来越强,学习热情也会逐渐的增高。对于学生来讲,赞赏的力量就是其前进的动力,鼓励其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需要相应情景的支持,情境带给学生的不仅是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也有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和渗透需要搭配对应的情境,要利用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景干扰学生。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公平环境,鼓励学生更加自主、认真、轻松的学习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和他人友好相处的办法。因为初中生大多内心敏感、心理脆弱,所以教师需要多关心和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精神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需要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带给学生一生健康、积极的影响。除了关心学生学习态度之外,同时和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挂钩。教师教学的时候要做好基础知识传授和心理教育渗透,提高生物教育质量的同时,展现新时期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追求。让学生形成社会适应能力,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董红梅.浅议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J].黑河教育,2019(12):29-30.
[2]刘文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3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