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用背诵策略促进语言积累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李舒怡
[导读] 积累是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在小学低段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背诵方法
        李舒怡
        浙江省瑞安市新纪元小学,浙江省温州市 325200

        摘要:积累是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在小学低段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背诵方法,达成一定的语言积累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小学低段主要积累的三种文本类型:词语、韵文、古诗,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提出了三项针对性的背诵策略——情景策略、规律策略、组块策略,将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长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背诵质量。
        关键词:小学低段  文本特点  背诵策略  语言积累

        背诵贯穿着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都分别设立了不同的背诵目标,明确规定了学生需要背诵的文本类型和篇目数量。如1-2年级要求积累的文本类型有成语、名言警句和优秀诗文[1]。在1-2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共有38篇课文在课后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有38篇课文在课后要求学生“读一读,记一记”积累课文中的词语,而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 “日积月累”板块也要求学生积累古诗、成语、谚语、名言警句……到了中、高段,教材中也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积累要求,背诵的文本类型不断丰富,背诵量不断增加。面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和庞大的背诵量,如何有效的完成背诵任务呢?
        一、情境策略:诗境再现,积累古诗
        古诗是小学低段需要积累的主要文本类型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一中指定了小学6年需要背诵的古诗共有75首,在新部编教材中一年级上册共有11首要求背诵的古诗,二年级有14首。可见古诗不仅是小学阶段,更是小学低段需要背诵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践中,古诗背诵却是学生的难点,一是因为学生不理解古诗的意思,二是因为古诗中呈现的许多生活场景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学生无法感知到诗人的呈现的画面和情感。诗歌是汉语中最艺术化的语言,它语言凝练、讲究韵律、又意味深长,但它所呈现的意象和意境对低段学生来说却是十分抽象的,加上古诗晦涩的用词,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因此指导古诗背诵策略在小学低段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发展心理学观点认为,影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和儿童对记忆对象的兴趣等。在古诗词背诵方面就具体表现为儿童对古诗词中的意象、意境的感知程度和对古诗的兴趣上[2]。
        小学语文低段的古诗背诵以叙事诗和写景诗为主,从二年级起,古诗的课文教材在课后都对学生提出了 “读诗句,想象画面”的要求,就是让学生诵读诗句,感悟诗歌的意境,用自己的想象填补诗歌中的留白。在指导低段学生背诵古诗的时候,老师既要遵循古诗的特点,教材的要求,同时又要考虑低段学生年龄的特点,以直观思维、感性思维为主。“情景策略”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读懂诗歌、走进诗境、想象画面最后背诵古诗。
        二、规律策略:依规而背,积累韵文
         新部编1—2年级的语文教材在课后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共有38篇,加上30篇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共有68篇要求学生背诵的优秀诗文,其中儿童诗、对韵歌、三字文等韵文占了很大的比例,而这些韵文的文本都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低段的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感性思维为主,但同时也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3]。“寻找规律”、“运用规律”是训练逻辑思维的好方式。结合韵文的文本特点和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指导韵文背诵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规律策略”指导学生背诵。
        三、组块策略:化繁为简,积累词语
        词语的积累在小学低段非常重要,词语是语言建构的基本的单位,是学习起步阶段需要背诵积累的最大量、最重要的语言素材。词语积累来自于课文、来自于课外读物、来自于实际运用,可谓无处不在,光是语文教材在课后整理出需要积累词语的课文一年级就有17篇、二年级有21篇。面对如此庞大的词汇量,若是无序背诵,死记硬背,学生将十分枯燥、困难,也会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组块是心理学中为了方便记忆把要记忆的材料加以分类或加工而形成的小整体。“组块策略”是指在记忆过程中按照相似性或其他原则对学习材料进行组块编码。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相似组块条件下相似词的记忆成绩优于相似词组条件,即不相似词组块方式能促进相似词的长时记忆,并且这种促进效应能够长时保持。这是组块方式对背诵词汇的影响,是“组块策略”的核心依据。面对汉语庞大的词汇量,我们可以利用 “组块策略”,化繁为简,提高背诵效率。
        汉语的组词规律十分复杂,词语的类型也很丰富,语文教材在课后利用组块整理出了许多课文中需要积累的词语。词语的组块方式是多样的,教材在课后利用颜色、方框、提示气泡暗示了学生要发现词组的特点。利用“组块策略”训练学生积累词语,同时也在训练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
        虽然教材在课后只提供了几个词语作为词组的范例,但是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孩子拓展积累同组词语、在课外阅读中自主积累同组词语。学生利用“组块策略”大大扩展了积累量,这就是“组块策略”的优势。
【案例三】
        结合教材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年龄特点,在执教的时候我就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联想生活中做动车的场景,看图说一说“如何坐动车”、“到了动车站看到了什么?”、“除了动车你还做过什么车?”,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老师随机捕捉与“车”有关的词语出示在图片的对应位置,接着让学生利用线条箭头在学习单上将词语串联成一幅思维导图(如图1),这样学生就能发现词语之间的关系了。看着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再想一想还可以补充哪些词语。最后利用词卡让学生通过分组读、开火车轮流读将这些词语重读复现,巩固积累。
        图1思维导图
        
         总而言之,运用“组块策略”去积累词语,通过相同点的发现,不同点的辨析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能有效预防今后因音近、形近、义近而产生的遗忘。“组块策略”他增加了积累量也加强了记忆质量,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十分适合低段学生背诵积累词语。
总结: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习正起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尽管如今教学模式日新月异,不断翻新变化,但是“背诵”依旧是语文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掌握一定的背诵能力、积累一定量的语言素材依旧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目标。面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和庞大的背诵量,老师只有针对文本特点选准背诵策略,指导学生背诵方法,训练学生各项思维,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背诵效率,提升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参考文献】
[1]刘春.小学语文积累能力的内涵、分类与层级描述〔J〕.教学与管理,2018.5.
[2]张蕾、鲁成柔、林军凤、梅磊磊.学习材料组块方式对相似词长时记忆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9.1.
[3]麻会彦.小学语文背诵方法初探〔J〕.教学实践,20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