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反恐课程在民航专业开展的必要性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周凡
[导读] 长期以来,各种恐怖组织都在以不同的暴力手段进行破坏性的活动
        周凡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四川   西南   610400
        摘要:长期以来,各种恐怖组织都在以不同的暴力手段进行破坏性的活动。这些活动严重扰乱我国安定的社会治安,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在各个公众场合造成恐慌。民航专业作为服务行业有责任维护治安,保护乘客的安全。在民航专业中开设反恐课程,培养学生的反恐能力,为社会安定作出贡献。
        关键词:民航;反恐;能力
        恐怖分子是一群非法组织,他们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他们用极端的手法来破坏社会治安,甚至破坏百姓的生命安全,党中央高度重视反恐工作。民航院校作为我国公共服务专业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储备的重要阵地,开展反恐怖专业人才培养,成为新时期我国民航学院面临的新挑战。作为民航专业,有义务维护人们安全和社会稳定,培养民航专业学生反恐能力,提升反恐意识,做好一起反恐准备工作。
        一、新时期民航院校开展反恐怖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反恐怖斗争形势,党中央高度重视反恐工作,习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反恐怖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深入开展反恐斗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全力实现反恐防恐第一要务成为新时代各级机关提出的刚性目标,也成为当前民航院校必须坚决牢记的职责与任务。
        (一)开展反恐怖专业是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迫切需要
        当前,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国家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国家安全风险总体可控。但随着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与国内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因素相互交织,维护国家安全仍然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为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开展反恐专业方向建设有利于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培养能够胜任新形势下开展反恐怖斗争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民航院校的重要课程。
        (二)开展反恐怖专业建设是提升民航人员维稳能力的迫切需要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持续高度重视反恐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反恐怖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尖锐的、复杂的斗争,我们既要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也要着眼长远久久为功,做好长期斗争打算。要切实加强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防范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的治本之策,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理论不仅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必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内部环境。开展反恐专业方向建设,加强反恐方面的理论研究,探讨打击和防范恐怖主义方面的相关对策,培养能够适应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的反恐专门人才,是保障在本世纪前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内实现国家和平崛起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政治需求。
        (三)是提升新时代反恐怖斗争水平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反恐斗争形势的不断变化,反恐怖斗争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在不断拓展、方法和手段在不断更新,给具体反恐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也对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民警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涉恐情报信息搜集研判、暴力恐怖活动预知预测预警预防、涉恐安全隐患排查、反恐国际合作等方面,对民警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素质要求更加全面。


        (四)是建设新时期民航专业的迫切需要
        在近年来境内外恐怖势力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背景下,教育部提出,要求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反恐专业,培养专门的反恐人才。因此,在当前“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下,全国民航院校开展反恐怖专业方向建设将有利于密切学院与实战部门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各级反恐部门业务资源优势和学院在反恐理论研究上的人才、体制机制、信息以及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推动该专业长效可持续发展,进而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民航特色专业。
        二、民航专业反恐能力培养策略
        (一)政治方面的培养规格
        新时期反恐怖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过硬的政治素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政治鉴别力,坚决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二)理论方面的培养规格
        新时期反恐怖专业人才必须熟悉国际恐怖主义发展态势,掌握国内恐怖主义现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根源理论,具备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客观清醒地认知当前我国反恐面临的突出问题。
        (三)实践方面的培养规格
        新时期反恐怖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开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基本能力,准确把握反恐政策,熟练运用反恐战略与战术,具有较强的反恐怖斗争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四)岗位方面的培养规格
        新时期反恐怖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不单纯局限于常规外语交流能力,应能适当对民族文字形成的恐怖主义材料、线索或情况进行初步甄别查验,从而能较好地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岗位职责。
        (五)暴恐袭击现场处置能力
        在反恐能力培养中,暴恐现场的指挥能力是学生必备能力之一。在面对恐怖分子的破坏活动时,要能纵观整个案件情况,仔细观察人物和细节,冷静进行分析。在最短的时间内,必须做出准确的判断。面对暴徒要具有临危不惧,与他们进行正面谈判的能力,通过谈判,尽量控制住现场,帮助现场恢复常态秩序。
        (六)反恐心理疏导能力
        恐怖袭击大多是以达到某种政治诉求或企图造成社会恐慌为目的,手段方法大多比较灭绝人性。因此,在反恐怖专业人才培养中,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恢复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在这里,首先,要注重反恐怖专业人才在基础心理知识方面的能力,在充分考虑暴恐袭击现场群众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避免给相关人员造成不可修复的心理创伤。最后,应尽可能地帮助暴恐袭击现场群众或者人质等受害群体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与恢复。
        参考文献:
        [1]宋兴义.反恐学科结构及专业的发展核心研究[J].吉林大学,2019(87):103.
        [2]赵安.高校反恐专业的课程建设途径[J].公安教育,2020(43):23-25.
        [3]李丽荣.高校反恐人才的培养目标[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13):7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