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槐花镇学校,四川 遂宁 629108
摘要:在农村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特色和内涵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在这样的理念下进行学校管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改观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强化学校特色,坚持内涵发展,促进和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农村学校以学校特色和内涵发展为抓手的管理措施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农村学校;学校特色;内涵发展;管理措施
在创建学校特色和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及教师应着眼全局,紧紧抓住特点,以促进和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主线,实现特色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的有效融合,使得其他学科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一、关于现阶段农村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未被作为主体
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受经济水平的制约,师资力量薄弱,并且学校的教学设施也相对落后,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各项特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也始终以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灌输”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在新时代教学背景下,教师应该摒弃传统观念,但由于农村与大城市之间没有联系,教师就没有平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导致农村学校管理中大部分教育工作者仍然思想守旧。农村学校管理中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注重讲,而不注重学生的学。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
(二)人文理念没有贯彻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育要求学生以人为本,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农村,想要充分发挥人文理念是很难的。因为在大部分农村,学生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们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因此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很低,这就使得这些父母对学生受教育本身不够重视,作为教师来说,也很难改变家长的固有观念,更无法改变学生们的思想,这就导致了人文理念在农村学校管理中很难实施。经过近几年的教育学实践探索发现,在很多农村学生中,有很多学生都不自律,他们的性格也很糟糕,由于很多学生的家庭教育不完善,部分学生还经常出现旷课的情况,这些不良习惯,教师很难在人文理念下进行教育教学,不过学生的不良习惯是从小形成的,教师很难改变,这使得学校教育很难开展。
二、农村学校以学校特色和内涵发展为抓手的管理措施
(一)注重内涵发展
1.改观教师的观念
作为教师来说,自身的专业素养是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是教学的重点。对于教师传统“灌输”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在创新的基础上,有所改良。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农村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没有一个特别优秀而成功的老师,可以让其他老师去学习效仿,也没有一个现成的模板可以让教师去直接套用,老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探索者,就需要去站在更高的角度解读文本。有一句话形容教育者,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首先要有一缸水。老师想要拥有更广阔的知识,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
2.创新管理制度
传统学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迎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传统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只是注重学生升学率,教师总是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不在乎学生是否有其特长爱好,是否全面发展,农村学校管理中也常常如此,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大纲,是否掌握了固有的知识点,很少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思维能力,将课堂中的教学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3.丰富学生的发展方向
在农村学校的管理中,由于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单一的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很少能够有参加其他活动的机会,那么这样就使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缺陷,并不断的激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活动当中来,丰富学生的视野。
(二)强化学校特色
学校应强化学校的特色发展。比如,学校可遵照“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和诗歌节“以美启真、以诗育心”的宗旨,把诗歌教育作为校本教研主项目,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
1.读
编写用于诗歌教育的校本教材,每个年级一本,每本收集50—60首(篇)经典诗词,供学生循环使用,每天课前诵读;利用电子显示屏每周滚动播出经典诗词,让学生在课间欣赏阅读;开展班级诗文诵读比赛和诗词大会,激发学生自主读诗的兴趣;每周开设一节诗歌教育课,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校园里处处回荡着琅琅诗声,经典诗文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心田。
2.赏
校园里的花圃、过道、走廊、班级墙壁等地方都可悬挂着名家诗作和学校小诗人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阅读;嵌刻在围墙上的古诗词和走廊里学生的现代诗作遥相呼应,学生可驻足朗诵;利用校级诗刊,刊登师生创作的优秀诗词作品,供师生阅读欣赏。
3.仿
创作从模仿开始,诗歌的仿写训练使学生克服了“怕写诗、写诗难”的心病,产生了创作的热情,得到了创作的源泉。在诗教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形象美、意境美,并在仿词、仿句中探寻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摸索出诗歌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创作路径。
4.创
指导学生去发现、感受生活,激发兴趣,捕捉生活点滴,尽情挥洒诗兴,随手记录佳词妙句。学校通过校刊、“优秀班级诗坛”评比、“师生吟诵”和“师生对诗”“诗文手抄报”“诗文书法”“诗词大会”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诗歌创作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尽情挥洒诗意、展现诗情。
5.引
将艺术家引进校园,使诗歌教育在艺术家的指引下由“读—赏—仿—创”的初级阶段上升到更具艺术色彩的“唱—传”阶段。学校通过多种渠道,邀请名师进校园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了艺术家进校园的引领作用。
6.传
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公众号宣传等形式,拓宽诗歌的传播渠道,让诗作的传播跟上时代的脉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学校的管理当中,应充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多元手段,强化学校特色及坚持内涵发展,把学校管理的质量纳入重点工作,定能在管理上有质的提升,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温述军.以人为本的农村学校管理探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9(27).
[2]唐斌.对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的思考[J].教育科学与艺术,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