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俊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 551400
摘要:基于园校共融理念的“校中园、园中校”实践课程改革拟通过校内幼儿园、仿真性实训室和网络虚拟实训平台为一体的 “三景”校内实训体系与校外省级示范幼儿园、市级示范幼儿园、县级示范幼儿园“三级”实训平台相结合,探索园校共融的分级分园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幼师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仁爱乐教、技高艺精、一专多能的现代幼儿教师。
关键词:卓越幼儿教师;实践课程;园校共融
2014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针对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弊病,国家开始试点支持部分师范院校实施卓越幼儿教师培养改革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要求个师范院主动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在此背景下,我校作为卓越计划试点院校根据自身多年幼师人才培养经验及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的精神和要求,以“校中园、园中校”为突破口,推动实践课程深入建设,探索园校共融的分级分园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幼师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仁爱乐教、技高艺精、一专多能的现代幼儿教师。
一、园校共融实践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中园、园中校”双园互动是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旨在改革幼儿教师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校中园,即在校内将学校附属实验幼儿园、校内实训室、网络教育资源等有机整合为一体,搭建亲学生的职业岗位体验性学习平台;将讲堂文化、技能文化和社团文化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情感和兴趣爱好;改革专业课程,实施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蓝本、以能力为导向的《校中园——职业能力实训课程计划》,通过实景、虚拟景、仿真景帮助学生在理实一体课程改革中获得专业实操能力;园中校,即结合学生的认知、情感、综合专业能力进行“情感——能力”导向的《园中校——职业启航实践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仁爱乐教”教育情感的培育、“品优行雅”教师举止的形成和教师教育技能的获得。该培养模式以学生—实习生、准教师—顶岗实习生、研究者—区域教研助理的角色进行能动的专业认知及反思,提高学生的核心专业素养,培养出品德高尚、情趣高雅、能力高强和具有博爱教育情怀的卓越型幼儿教师。
二、园校共融实践课程实施要点
1.校中园:专业课程三景实践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专业所有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一线岗位需求分析学生应具备的岗位技能及专业实践技能要求,将实践内容与专业理论进行有机整合,课程主要部分实践环节占教学计划总时数的50%。通过校内附属幼儿园(实景)、校内仿真实训室(仿真景)、网络虚拟实训平台(虚拟景)等资源有机整合为一体,搭建亲学生的职业岗位体验性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直接接触岗位任务,练习岗位技能。
2.园中校:专业实习三级分层
(1)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我校构建了省级示范幼儿园、市级示范幼儿园、县级示范幼儿园“三级”实训平台,学生首先以实习生的角色到省级示范幼儿园进行跟岗见习,通过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的指导,扎实学习规范优质的岗位技能,获得良好的岗位认知。接着学生以区域教研助理的角色到市级师范幼儿园进行跟岗实习,一边实习一边反思,在实践中与幼儿园导师进行交流学习,增强对岗位的理解与反思。最后学生以准教师的角色到县级幼儿园顶岗实习,直接胜任工作岗位,做中学,做中思,真正该培养模式以学生—实习生、研究者—区域教研助理、准教师—顶岗实习生的角色进行能动的专业认知及反思,提高学生的核心专业素养,培养岗位工作能力。
(2)园校共融理念下的双导师实习带教管理模式,不仅是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全员培养、全过程培养、全方位培养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在实习中采用双导师带教制度,即每位学生由一名幼儿园骨干教师与一名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指导。通过双导师协同指导和管理,不但可以让学生更有效的胜任岗位工作任务,而且对构建专兼结合的校企双导师队伍,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公益实践。社会也是学生实践的大平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对于教育的情怀与情感不仅可以通过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培养,还能通过广泛的公益时间予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实习之外,我校还安排了学生到特殊教育学校,自闭症儿童关爱中心,0-3岁早期教育机构等公益机构开展社会实践,将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延展与传递。
三、园校共融实践课程的经验与反思
1.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与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无缝对接,完善实践课程内容,探索园校共融的分级分园实践课程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分段设定目标,确保实践成效。
2.在构建了省级示范幼儿园、市级示范幼儿园、县级示范幼儿园“三级”实训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一支稳定的师德高尚、经验丰富、专业技能扎实的导师队伍,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实践规范,对“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全过程提出明确要求,落实教育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专业素养,培养出品德高尚、情趣高雅、能力高强和具有博爱教育情怀的卓越型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张文娟.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2016
[2]王琦.学前教育专业流程组织研究[J].时代教育,2018
[3]姚恺帆. 周烁烁?. 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教文汇,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