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戏剧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王媛
[导读] “教育戏剧是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立的虚拟的学习体验情境,
        王媛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四川   成都  610016
        摘要:“教育戏剧是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立的虚拟的学习体验情境,促进人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更好地认识他人,与他人沟通互动、合作,更好地建构所生活的社群,更好地学习应对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改变自身,改变世界。”教育戏剧所特有的综合性、表演性、游戏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较好地满足初中学生自我肯定、自我表现的欲望,从而帮助他们释放天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愉快学习。这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启示。学校尝试将戏剧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精设主题,精选活动情境,灵活选用戏剧习式,策划架构并引导学生开展系列主题学习活动,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满足了学习者主体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关键词:大学生戏剧;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大学生戏剧是一种艺术的参与形式,在大学活动中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从戏剧本身的艺术特色来看,大学生戏剧可以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结合当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有效地在高校进行大学生戏剧教育,可以更好地借助其内部的艺术形式来实现教育的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交叉,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当代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生戏剧传播途径的研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当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认知方面,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并且漠视对外界的关注,因为当前我国的总体教育环境多为应试教育环境,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面对来自学习上的压力,因此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除了学习不知道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非常地被动,不知如何与人交往,缺乏社会的支持,在生活与学习中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其次,在情感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失,与外界存在隔阂。学生在升学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自身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容易被教师和家长忽视,因此大学生自身的情感和情绪都无法得到有效的疏导,这种心理问题对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非常不利。最后,在意志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意志普遍较薄弱,并且具有较强的挫败感,很多学生的成长的过程都较为安逸,缺乏有效的挫折教育,因此在这种没有磨炼的环境下,也会使学生缺乏抗打击能力,常因为一点失败就一蹶不振等。因此,在当下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被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全面素质教育,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


        二、大学生戏剧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
        1.大学生戏剧使学生认识自我
        大学生戏剧可以更好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认识自我、认知世界,这需要明确戏剧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例如,戏剧更擅长人物的内心独白,在戏剧表演中往往需要大量的笔墨、大量的篇幅来将整个戏剧人物的内心特征展现出来。而戏剧人物的内心冲突以及无法言说的情愫是需要大量的外部环境呈现出来的,对于戏剧表演来说,主角的内心情感以及被压抑的自我也能够得到呈现。因此戏剧表演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整个戏剧舞台氛围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内心上的共鸣,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戏剧表演更多的是生活中的日常情况,不仅能够将演员带入其中,同时也能给观众以启迪,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再思考。因此,无论是戏剧中的独白还是对话,都能够让大学生在体会其内涵的过程中,走出现实的小圈子,并且不断地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回到人与人之间构建的日常生活情景中找到新的自己。大学生戏剧教育可以更好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通过戏剧认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存有的诸多不足,能够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并且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整个人都会变得更加开朗、更加善于表达,这也是学生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再认识的关键所在。在参与戏剧排练中,能够发现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人,通过参与也能够实现自身心理历程上的成长。一些学生原本不愿意讲话,排斥当众讲话,在登上了戏剧舞台之后就喜欢借助戏剧过程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不再惧怕当众讲话,同时学生的性格也变得非常开朗,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情感上的表达与抒发,并且能够使学生的内心变得更加乐观、积极、向上,能够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认知世界。
        2.主体表演体验:激发做中学的自主表达与建构
        戏剧心理课的主体活动即表演过程,重在学生的自主表达和互动,可以借助多种戏剧习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和互动愿望,引导其在学习中,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的。在实践中,我们通常选用良心巷、坐针毡、雕塑、故事棒、画面定导入格、思路追踪、教师入戏等戏剧习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游戏进行随机分组,从而为学生搭建与不同伙伴合作的新平台。
        结语
        目前,许多大学校园开展戏剧活动,并将其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我们应该更好地理解并认同戏剧艺术教育的内在价值,并以其为媒介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引导大学生参与,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并获得生活的启发。通过在学校推广校园戏剧,拓宽戏剧艺术的价值。在高校心理教育中应当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戏剧的内在价值,以戏剧教育为美育因素,并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激励因素,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积极的校园文化拓宽整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群智.教育戏剧与心理童话融合的创新教学实践——以“让我和你在一起”一课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4):58-59.
        [2]张博雯.大学生戏剧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家,2019(11):97-98.
        [3]肖冬梅.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表现艺术治疗的作用[J].新校园(上旬),2015(06):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