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琪
沈阳大学研究生院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社会基石。但近些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频发,所以我们应不断强化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应该要重视家校共育。本文结合辽宁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同时指出了科学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典型问题
Abstract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promoting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s an important social cornerstone to achieve a healthy China. Nevertheless, in recent year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ccurring frequently, so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constantly, a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home-school co-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Liaoning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t the same time, it points 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cientific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Key Word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nseling Psychology, Typical problems
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在1980年之后开始兴起的。而近些年由于社会压力,家庭原因,学习压力等,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逐年受到教育界以及社会多方面关注,但是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仍然不被大众所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发展还很欠缺,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本人结合辽宁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总结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问题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一、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以七年级学生逆反心理问题为例)
1.案例表现
小强今年刚上初一,是个学习中等的孩子。但是性格却不是很好,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经常打架,有时候还会顶撞老师,为此老师经常找他到办公室谈话,也会经常给他的父母打电话,可是小强的父母总是很忙,来学校的次数非常少。为此,他的老师没少费脑筋。有一天,刚下晚自习,正巧第二天是学校放月假的日子,同学们都可以回家了,大家都很高兴。等晚自习下课,同学们都回到了宿舍里面。小强又在宿舍里面与对床的同学因为一点点小事吵了起来,而后被同宿舍的同学劝解。在10点多快熄灯时,大家都准备要睡觉了,小强突然从4楼宿舍窗户跳下,当时被当晚值班老师发现并立即送往医院。万幸的是只是受了伤,并无大碍。事后学校紧急调查发现,小强跳楼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只是与室友争吵,这只是一个导火索。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小强并不是家里亲生的,而是领养的,在他三岁的时候,养父母生了自己亲生的孩子。养父母对亲生的儿子比较好,常常冷落他。为此小强变得越来越暴躁,常常在外边打架,脾气也变得越来越不好,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疏远。而且父母告诉小强第二天放月假让他和同乡的别的班的同学一起回来,加上小强最近学习成绩有所下滑,无人关心,他晚上又恰好与同学吵了几句嘴,心里一时想不开,所以才做出这种危险的事情来。
2.小强心理问题与障碍(逆反)出现的原因
逆反心理主要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象三要素组成。叛逆期的逆反心理、叛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这场事故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客观上分析:小强的养父母在他三岁时生了亲生儿子,从小他就有一种自卑心理,没有受到父母亲的关爱。而因为在小学时又曾因此而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嘲热讽。但这些情况由来已久,为何今天小强反映如此强烈呢,更何况班中从未有人因其父母的事情而冷落他。后来老师主动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从小都寄宿,见到父母的时间很短,很不适应,而且父母之后又生了亲生的孩子。为此,他心里烦躁,但是又不表现出来,只是憋在心里,对外表现为逆反心理,像其他一样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其二,新学期伊始,他希望改变和同学的关系,从而弥补来自家庭的伤害,而父母对他的态度并没有亲近起来,加上学习成绩有所下滑,和同学关系又不好,所以才会一时想不开。原来今天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又做了一番彻底的反思: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小强是由于学习成绩下降或者是和同学吵架才有了轻生的念头,而是存在着青春焦虑期的一些心理因素和家庭因素,以后再遇见此类问题,作为老师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而是应该探寻这个孩子的家庭,学习等一切有可能的因素,然后循循善诱,妥善处理,从而避免这种危险事故的发生。
二.青春期逆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三个因素,下面将就这三个因素来分析。?
1.家庭因素—专制型教养方式?
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等其中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最大。专制型教养方式很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中间环节。学校功能全面发挥是青少年社会化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同时也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场所。据调查显示,叛逆青少年在学校校无视学校纪律,经常旷课、逃课甚至打架斗殴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学校得不到公正的待遇,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有些老师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3.社会因素?
当今的电脑网络使色情内容得到了更便利、快捷的传播。
青少年时期处于社会化过程中,辨别分析问题、过滤危险信息的能力较弱,当他们接受的信息超过了所能处理的极限,就可能无所适从,甚至陷人偏执与虚无的状态,危害心理健康。
此外,社会的高速发展又伴随着不合理现象的增多,近年来,贫富差距过大、腐败、不正当竞争等屡见不鲜,不可避免地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金钱万能论”、“读书无用论”等消极观念首先从信念上,其次从心理基础上妨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青少年逆反心理教育措施
1.改变家庭教养方式?
从叛逆心理的成因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陷很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改变家庭教养方式是预防和应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重要方法。。
在民主型教养方式下青少年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和家长平等的交流讨论,让青少年觉得自己被人尊重、被当做成年人看待,从而消除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2.平等民主的校园环境?
平等民主的校园环境是消除逆反心理的主要手段。就要求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公正、民主、平等的原则。
具体措施
2.1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 增强的一种正常表现, 是青少年中的一种普遍行为。这一时期, 教师应 “对症下药 ”,不应盲目作为。
2.2以真情感动真情 ,消除学生心底里的疑虑
我们的教师不能采取简单和偏激的行为, 而应做到以情动情,以心换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和爱,这将有利于改变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2.3创造良好条件 ,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家庭和社会有关方面要共同重视学生逆反心理问题。要认识一致,互通信息, 改变不适当的教育方法,控制消极因素的刺激。
2.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要重视心理疏导
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为此 ,教师要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
3.优化社会环境?
由于环境影响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现阶段我国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又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因此必须加紧优化社会环境,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表现
现阶段,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政策落实到校困难。第二,中国各地区区域发展不均衡,有的贫困落后地区甚至不曾听说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统一教材。现阶段,各学校使用最多的有北师大版,苏教版,豫教版,辽师大版等等,标准参差不齐。第四,心理学发展受市场化经济误导,很多心理学家受金钱驱使。第五,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机制不完善,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其是“无稽之谈”。第六,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处境困难,在社会和学校中不受重视。第七,心理教师对自我职业感过于理想化,且自我成长力量不足,不知如何应对德育教学挑战。
五.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现阶段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存在现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首先,要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更加量化、标准化。其次,心理教师的培训应该做到覆盖面更广,在教师队伍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第三,形成家、校、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纽带,从多个方面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最后,需要构建学科教研区域共同体,区域互动,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
六.未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建议
1.走学科融合道路,扩大心育效能范围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德育范畴,应不只局限于专一学科,而是应该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之中。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潜移默化的感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体验扩大化。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
2.加强心理学学习与实践,做好学生优势测评工作
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势如破竹,这也就要求了心理教师应当注意自身素质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心理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不断学习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沙盘游戏、团体辅导等一系列相关知识。做好学生优势测评工作。
3.城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求同存异
青少年心理发展水平应该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城乡儿童的心理特征具有显著差别。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考虑到普遍性,也要考虑到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求同存异是我省心育继续健康、科学发展道路的方向。
4.培养专家型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走专业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应该培养专家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比如小学、初中、高中,青少年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教师应就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细化自己的专业取向。甚至小学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也是不一样的,也是可以细化的。所以应尽量培养专业型的心理教师,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培养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
曾文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构成及成长路径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4).
刘梅,赵楠.发展心理学.2017(6).
邵志杰,杨巍,郭惠慧.黑龙江省未成年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研报告[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
陈红梅.青海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探析[J].考试周刊.2011(64)
陈剑梅.中学教师素质结构及现状评价[D].苏州大学.2003
叶一舵.心理健康教育理应制度化[N].中国教育报.2009(003)
黄宇波.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